166件文物背后的历史记忆 “追梦前行-共和国现代化之路”展览在奉贤博物馆开幕
发布时间:2020/05/17 新闻 浏览:293
人民网上海5月17日(韩庆) 开国大典上的珍贵影像、小岗村的“秘密契约”、国产第一根无缝钢管、袁隆平使用过的显微镜、两弹一星人民日报的号外、杨利伟的笔记本、上海奉贤援鄂医疗队签名的防护服……5月16日上午,在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开幕的“追梦前行――共和国现代化之路”展览上,市民们有幸看到了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员会和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宣传部、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宣布展览开幕,中国国家博物馆、市文旅局、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及奉贤区领导共同上台启动“追梦前行――共和国现代化之路”展览。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追梦前行――共和国现代化之路”展览拉开帷幕。展览展出了166件/套文物、艺术品和模型,246张照片及精彩视频,从现代化进程、经济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会民生五个方面,生动展现共和国走向现代化的战略抉择、发展进程和建设成就。
开国大典上珍贵的影像资料,让人们能身临其境感受当时新中国成立时,举国欢庆的那种自豪。
中国国产的第一根重型钢轨、国产第一根无缝钢管,建国后,一大普现代化骨干工程启动,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昔日困境,代表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成功发射“两弹一星”,还记得《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中那些难忘的镜头吗?背后是很多科技人员默默无闻的努力,让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令人激动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向太空,杨利伟用过的飞行记录手册上记录了当时最激动人心的那一刻:中国人来到太空啦!
许多观众熟悉的生活物件似乎又把大家带回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三转一响”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是很多家庭梦想的标配。
在这个展览上,还有一些物品让市民不禁驻足。此次战疫期间,奉贤区也派出一支骨干医疗队,千里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终于胜利回来!签满队员的防护服和护目镜,也是此次一疫的见证和记录。
毋庸置疑,每一件文物和照片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深厚的历史意义,都是对新中国发展史的鲜活展示和生动讲述。
近日,上海全市上下掀起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学习教育热潮,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从历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追梦前行――共和国现代化之路”展览借物述史,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历史性飞跃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大踏步进入工业化时代,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建立起完整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国家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跨越发展,教育科技成果丰硕,文化事业多元发展,社会民生迈向全面小康。
开幕式会场外,“追梦前行奔小康”长卷绘制活动,留一纸空白,让孩子们拿起画笔在长卷上绘出共和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及祖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展前摸底小测验”线下考试,通过一道道题目带领观众回顾中国现代化建设成果;“致未来的自己”明信片定时寄活动,给观众乘坐一台时光机的机会,对未来的自己或家人朋友许下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