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向世界发出“中国AI发展”声音
发布时间:2020/07/14 新闻 浏览:417
7月11日,AI青年科学家联盟・梧桐汇与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GAIAA)共同举办了“全球人工智能的传承与发展”特色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美国国家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沈向洋等中外院士与20多位AI学术界和产业界资深学者和青年科学家以线下或连线的方式云端共话AI发展热点议题。本次论坛秉承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关注国际前沿、聚焦国内实用领域,勇探无人区”的宗旨,对全球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产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连线美国国家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沈向洋,与氪信科技创始人朱明杰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张娅教授、卢策吾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林达华、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沈小勇、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俞扬教授等六位顶尖青年AI科学家、AI头部企业创始人就人才培养、国产替代、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等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
“下一站的主战场在哪里”是所有AI从业者关心的话题。高文院士认为,现在人工智能应用较为得心应手的大多数是在图像、视频、语音等感知层面。下一个主战场将会在认知层面上,即语言层面沟通交流、互动可能会有比较大的突破。
AI未来是否会进化到取代人类的地步也是大众十分关心的话题。沈向洋院士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超越了对体力的延伸,已经发展到对脑力的延伸,受脑科学的发展程度限制,人们对无法理解的事物感到恐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此外,技术的发展会取代很多人类现有的工作,这是每一次工业革命会出现的必然结果。高文院士也提到,重复性的工作有可能会被取代,但没有必要太过担心。“把自己的本事训练好了,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大概就不会有这个临界点。”高文院士说。
中国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自主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批青年学者更加主动、迫切地思考如何探索一条从“国产替代”到“国产领先”的未知之路。高文院士提到从“国产替代”到“国产领先”要经历三个境界――价格致胜、质量致胜、创新致胜。希望中国未来能涌现更多创新大胆、不畏挫折的人才,鼓励青年一代AI人才要突破“前浪”因时代限制造成的局限,多做大胆的尝试。沈向洋院士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超越他人以后,看到是无穷大、无方向地零空间,可探索的方位增多,失败的机率也随之增加。“你们生在非常好的时代,今天人工智能在中国有这样好的环境,大家应该下定决心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沈向洋院士说。
针对两位院士的回答,氪信科技CEO朱明杰表示,中国的AI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以我们用AI服务金融行业为例,与国外相比,中国面临的问题更复杂,需求也更多。因此,在某些应用领域,我们的AI技术确实做的比国外同类产品更好。”朱明杰认为,上海拥有世界一流的学府和科研机构,大量AI头部企业的汇聚起到了规模效应和示范作用,其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待遇和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也吸纳了更多的人才汇入这座城市,这是上海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优势。AI青年科学家联盟成立的初衷,是希望搭建起汇聚全球AI人才的“朋友圈”,把全球的人才都吸引到上海来,在良好的营商环境、成熟的产业链条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加速成功的进程。“中国AI的发展特点就是有一群在当打之年,很有战斗力的人,且有一个足够充分的市场。”朱明杰认为,只有当青年AI科学家这个群体越来越优秀,才能让中国的AI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