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成为快递员主体 万元薪酬并不普遍
发布时间:2019/03/08 产经 浏览:737
原标题:“80后、90后”成为快递员主体
等快递、收快递、发快递———对于许多城市居民而言,快递员已成为几乎每天都在打交道却不甚了解的“熟悉的陌生人”。
2018年,中国快递业务量超过500亿件,全球第一;快递员的规模也已达到300万人以上。快递员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如何?收入处于什么水平?国家邮政局近日对全国31个省份、6000名快递员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给快递员绘制出一幅“肖像画”。
快递员群体整体年轻化
“每天6点10分起床,6点40分就要到公司签到,晚上8点半快递打包后下班,期间只有中午吃饭能休息10来分钟,节假日也正常上班。”“80后”李师傅在快递行业已干了两年,谈起自己的工作,他表示很辛苦,主要是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
国家邮政局的调查显示,“80后、90后”构成了快递员队伍的主体。快递员群体的整体年轻化,是快递基层工作繁重所带来的影响之一。
平日里,李师傅一天要送160-170件快递包裹,碰到“双11”快递爆仓的情况,包裹数量会翻2到3倍。
像李师傅这样的快递员并非个例。根据国家邮政局调查,“双11”期间,快递员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左右,最高达19个小时,超过80%的快递员每天派件数量超过200件。
已在北京待了多年的苗师傅说道:“干快递挣的是辛苦钱,冬天最冷的时候,也得开着三轮车一直在外面跑。‘双11’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都是趁着人少的时候赶紧吃两口。遇到雨雪天气也要正常送货,还得担心包裹湿掉后破损,需要做好保护措施。”
“万元薪酬”并不普遍
近年来,“某快递员月入上万”等消息频繁见诸网络,很多物流企业招聘信息中给出的薪资待遇也颇为诱人,有的招聘信息中甚至直接打出“薪资8000-12000”的字眼。在很多人看来,快递员似乎成了一个高薪行业。
“公司只有个别人月薪能超过1万元,基本上都在六七千元左右,这个是要根据我们寄件和发件的数量来决定。”苗师傅说。
调查显示,多数快递员的月收入仍然在5000元以下,尽管在“双11”期间快递员的收入普遍提高,但大部分也不超过万元。对于不少干快递的务工者而言,这是一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收入。“收入并不算高,但是比较自由,不像在工厂干活。做快递,想多挣点我就使劲接单,具体怎么安排我有一定的自主权。”顺丰快递员陈师傅说。
根据国家邮政局调查,快递员的主要压力来自多方面,包括工资福利低、客户不理解、工作时间长、社会认同感低、快件难送、升职难等。从职业感受看,35.8%的快递员认为这份职业有前途,值得干下去;43.35%认为还需要干一段时间再说;20.85%明确认为目前只是过渡,以后还会跳槽。
给快递员送上“服务包”
工作在外,家庭是快递员们放不下的牵挂。调查显示,76.31%的快递员来自农村,15.89%的快递员来自县城,仅有7.8%来自城市。66.15%的快递员已成家,61%有儿女。23%面临“子女留守”难题,每3个月能见孩子一面的只有31.7%,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见孩子一面的占近70%。
“肯定是会想念孩子的,但家里的收入来源主要靠我,出来工作工资能高一些。”苗师傅的老家在农村,孩子们都在老家,由于工作忙、节假日休息时间少,平日里很难见到孩子一面。老家在河南的李师傅也是如此,碰到忙的时候过年也不回家,和家人的沟通主要靠视频和电话。
针对快递员工作、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近来多地开始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日前,北京市为快递员送上了专属“服务包”,主要涉及快递服务人员职住平衡、健全完善快递行业劳动保障制度、加强末端配送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温暖规范的职业发展环境等。上海市日前出台快递员等灵活就业群体工会会员专享基本保障政策,专享的四类保障范围为:住院补助金、特种重病保障、意外伤害和重残保障、疾病身故保障,个人最高保障金额达9.08万元/年;江苏省着力破解快递末端配送难题,推动各地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规范通行,目前苏州、盐城、扬州等多地快递员均可以正常使用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投递快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