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投资真谛!钜派2019年首场“顶级基金经理群星会”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9/03/25 产经 浏览:620
2019年A股涨势如虹,牛市真的来了吗?参与本轮股市的最佳姿势是什么?3月23日下午, 钜派2019年首场“顶级基金经理群星会”隆重举行。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钜派投资集团钜派资产副总裁兼钜洲资产董事总经理叶帆、钜派投资集团二级市场执行董事陈键等出席本次投资交流会。景林资产合伙人、基金经理蒋彤,泊通投资总经理、基金经理卢洋,重阳投资基金经理陈苏明分别带来主题演讲,为投资者“把脉”市场,探寻2019年股市的投资真谛。

钜派投资集团钜派资产副总裁兼钜洲资产董事总经理叶帆给大家做《2019:股票投资布局年》的主题演讲。他说,2018年初,股市行情较为乐观,到了2018年下半年,二级市场经过了具有挑战性的时期,进入2019年,股市又经历一个较大的反转期。

从我国股市的代表性历史阶段来看,不难发现从2007年到2015年、2016年,都是比较大的历史区间。叶帆坦言:所有炒股的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时光机器”,能把你送回过去,稳赚不赔。“当投资人最绝望的时候,觉得市场已经没有希望了,出现客户大面积退出市场,但那个时候反而是股市即将反弹的时候。”叶帆说,当人性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来回震荡时,如何克服恐惧呢?专业指导意见尤为重要。职业经理人跟普通投资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投入更多的资源在股票研究上,听他们对市场的真知灼见或许会对投资人带来启发。
陈苏明:看待市场及宏观经济有四个考量维度
很多投资人在2018年底几乎绝望,认为中美贸易战之下的中国举步维艰。股市没有最低,只有更低。2019年股市的连连上涨让许多投资人出乎意料,很多人直呼,“看不懂”。接下来投资人在股市中是否能够再获利呢?

重阳投资基金经理陈苏明在《资本市场前景与投资策略》主题演讲中谈到2018年,市场调整主要受到内外部的因素影响。内部因素是去杠杆、严监管,外部因素是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美联储鹰派加息。他认为,从2019年年初市场情况来看,内外部因素都出现了好转甚至逆转。
对于后市预测,陈苏明列举出了五个看好方向:科创公司,产业升级的高技术公司,消费品的龙头公司,上游原材料下降的中游的制造业公司,弱周期的有比较强现金流的公司。陈苏明进一步提出,看待市场和宏观经济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分别是:企业盈利、市场利率、投资者风险偏好、资本市场制度。
卢洋:投资人不要单纯谈风险或收益,而要关注“性价比”
泊通投资总经理、基金经理卢洋在《最优性价比的投资组合》的主题演讲中表示:投资人不要单纯谈风险或者收益,而是关注“性价比”。倘若今天买股票涨了5%甚至10%,难道就不害怕吗?如果后边是“万丈深渊”,现在容易赚的钱,也会都赔了。也许容易赚钱,但可能更容易赔大钱。

市场分三种情况,分别是非常乐观、极度悲观、中间状态。策略判断分为中性、保守、激进。极度乐观的时候,希望用风险补偿收益,现在控制好风险,就是对未来的超额收益。投资要有耐心,给自己一个空间。市场乐观的时候,控制好风险。极度悲观的时候,用收益补偿风险,这时候得说服自己承担风险,方式就是未来我会赚大钱,未来赚的钱很容易弥补现在的风险。这是投资的两个经典理论。
卢洋建议,投资人需要培养的能力,首先是选好公司的能力。缩小自己的能力圈,知道自己擅长挖掘什么样的公司。再者是风险控制能力。“我们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在按标准做一个事前风控。”卢洋如是说道。
蒋彤:中国是价值投资的沃土
景林资产合伙人、基金经理蒋彤为大家分享她在过去25年投资生涯中的投资方法和理念。她的演讲主题是《价值投资聚焦中国》。蒋彤说,景林资产作为一个长期价值投资的践行者,在宏观框架不发现变动的情况下会偏向自下而上的选股的方法。实践也证明,中国市场上有长期的价值可以捕捉。

市场波动,有试炼、有风控,也有机遇。2018年“市场先生”情绪极其不稳定,“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成了小小的历史学家,看了很多的书,看完以后比较踏实,但当时市场跟我想的不一样,不应该出这样的招数,结果都出了。”蒋彤说,市场每天忽高忽低的价格是一种试炼,关键在于你的想法是什么?
中国是价值投资的沃土,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制造大国,在补齐短板之后竞争力还会提升;中国公司的长期资本回报会提升。蒋彤建议,投资人要总结自己的能力圈,关注结构性变化,诸如5G以后,即时通讯、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会有很大的结构性的变化。所以要不断学习,充分认识自己的方法论的长短处。
圆桌论坛:2019年如何投资?
圆桌论坛环节中,钜派投资集团二级市场执行董事陈键担任主持人,对话嘉宾分为正、反方对主持人抛出的话题进行辩论。正所谓,“投资方法千万条,安全投资第一条”。如何从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角度来做股票投资?重阳投资基金经理陈苏明作为正方。泊通投资总经理、基金经理卢洋和景林资产合伙人、基金经理蒋彤作为反方。

陈苏明说,通过自下而上以及自上而下的对接,实现策略的有效性。买股票买的首先是这家公司股权的一部分。另外,企业本身也是在宏观大环境下做运营。第三,股票是二级市场一种交易。比较重视两者的对接,通过自上而下宏观的分析对市场系统性的风险和机会有所判断。自下而上,通过深入细致的行业研究以及公司的深度研究、调研、持续的后续研究,挖掘出比较低估的那些优质的公司去投资。
卢洋认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并不矛盾。自下而上决定买什么。自上而下决定买多少。他说,佛学要达到的境界,就是“无二”。一个人不是好人,不一定是坏人,有一种中间状态。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时,不要天然觉得是一个对立。
蒋彤认为如果要把宏观、择时、择股同时都做对,难度比较大,相比之下,自下而上比较容易做成功。只要宏观上没有结构性变化,就可以专心致志把择股这一件事做好。
宏观上的主要矛盾如何发现并付诸于股票上的投资?本轮主持人指定泊通投资总经理、基金经理卢洋作为正方。景林资产合伙人、基金经理蒋彤、重阳投资基金经理陈苏明为反方。
卢洋说,国家已经明确,现在是去杠杆时期,没有必要博什么时候放松。只要是在去杠杆的状态中,就要以去杠杆为前提假设做投资。定义了现在宏观的最大矛盾是去杠杆,就可以选出两种东西:受益的和受损的。重资产或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可能都会面临紧张局面。尤其中国企业的负债率很高。我愿意做到的投资方式是输时间,而不是输钱。
陈苏明认为宏观矛盾分析角度先从一套经济学内在的框架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应该是处于什么样子,什么样的状态是最好的、最优的,跟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其次在中国,宏观矛盾很重要的一点是政策。如果政策很明显、很鲜明,而且之前没有提过,现在非常关注地把它提出来,那这个点可能会是将来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第三,巴菲特说过,“没有一个人是通过做空自己的国家成为伟大投资人的”。在极端悲观的情况下,这个时候要保持底线思维,有些东西是不可能破的。
蒋彤以金融去杠杆和光伏531政策为例,说明要关注行为学上的问题,到底听谁的?政府的?银行的?能源局的、咨询机构的还是光伏企业的?其中既有政府与企业博弈的成分,也有“塔西佗效应”(政府说了业主都不信)。投资人应该咋办?建议分析师要兼听则明,全面、客观了解情况,把问题想得透彻,真的360度都琢磨完毕,还是能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的。
如何将上市公司的研究做到极致?正方代表是景林资产合伙人、基金经理蒋彤。泊通投资总经理、基金经理卢洋和重阳投资基金经理陈苏明作为反方代表。
蒋彤认为做经典的公司研究方法大家都学过,关键要坚持做深做透,把问题多讨论清楚。行业天花板在哪里?产品会不会被其他产品替代掉,进入壁垒到底有没有建筑起来?上下游侃价能力如何?公司内部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公司是如何科学决策的?管理团队是怎样的? 归结到公司获得长期回报的能力。要特别关注预测中的各种假设因素,以电商为例,活跃用户数、客单价、购买频次,广告收入或者抽佣比例,获客成本以及维护老客户成本等等,都要小心求证。与其他电商的竞争关系与竞争战略的研究也非常重要。总之,研究的功底就在这些细节中,投资机构的研究团队获得一手信息和有经验对做判断也非常重要。
卢洋认为没有办法给上市公司的研究做到极致,真的把一个公司看得很清楚,会发现你总能列出很多优点。是不是把好和不好都列出来,才能变成买它的理由?其实不是。抓主要矛盾,变成了投它最核心的东西。科学性地分析上市公司只解决了投资上的科学性。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或是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更好。真的把上市公司研究做到极致,不可能。真相是没有底的,是无底洞。你越想看清楚,可能决策越难。
陈苏明认为将研究做到极致,还是要在深度基本面研究的主要方面下功夫,这个在经典的投资学、管理学中都有明确阐述,比如公司治理是否股东利益一致、波特五力分析、管理层能力、道德、公司战略、文化等,关键是要做深、做透、做扎实。另外补充一点是,没有完美的公司,很难有公司在我们研究的所有方面都是完美的最强的,这个时候就要抓住某特定行业、公司研究的主要矛盾点后做综合判断,比如有些行业品牌力优先、有的是产品制胜、有的是成本领先、有的是竞争格局。如果这个公司在主要矛盾点上是最强的,而其他方面也没有致命缺点,那大概率是可以投的。
在股市波动中如何保持定力,不恐惧不贪婪?
叶帆认为定力很重要。做投资要很清楚地去想投资回报。如果期望值是两三年翻一番,那十有八九要出大问题的。第二,要非常清楚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第三就是对流动性的需求。我们的工作是要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作为财富管理机构,只有把拼图两端都拼起来,才是优秀且卓越的。我们建议客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当然如果客户对选择哪家基金公司的产品比较难判断时,也可以通过FoF母基金的方式来投资。
陈苏明认为首先还是坚持投资理念跟投资框架,优秀的基金经理必须要战胜自己,要始终保持理性、始终相信规律和常识。市场涨到很高的估值的时候会出来很多声音。跌得很深的时候,也会有很多长期悲观的理由。这个时候,要回归常识,回归理性,回归到估值、基本面,回归最基本的判断。那么情绪会更稳定,焦躁不安会更少一点。
卢洋认为 “谋定而后动”,计划好了再做。最好的风控,就是相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自然就会有定力。
蒋彤认为保持定力不慌张,首先来自内部研发体系的保障,对内部研究能力和投资能力的信赖;其次建议多专心调研少看市场记分牌;再者对客户真诚沟通让客户熟知投资管理人方法论的长短处优缺点,提高投资管理人品牌的可辨识度会有帮助;宗教信仰帮助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