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60位专家献计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09/12 新闻 浏览:547
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一带一路”专场暨第二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现场
9月11日消息: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一带一路”专场暨第二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今天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近2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紧扣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等国家的近60位专家应邀发言与讨论。
在主旨演讲环节,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顾问王战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天然联系,“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是文明的互鉴。王战认为,世界中国学研究应重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历史上对中国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是改变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深远创举之一。”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成研究员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维持利益的合理需求,而非扩张,是对现有世界经济秩序的补充,而非替代。而面对美国政界、学界、媒体、智库的各种误解,需要通过开放交流、换位思考,区分无理指责与合理担忧。
国家互联网信息化办公室原专职副主任、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彭波介绍了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认为在将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的过程中,中国进行了持续探索并形成了互联网治理的基本路径: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通过平衡发展、运用、治理间的关系,中国互联网既充分激发了社会活力,也维护了秩序与稳定。在信息技术向数字技术转变的机遇期,中国将继续探索互联网新的经验和治理之道,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学院校长李仕伟则从教育角度来发表主旨演讲,强调教育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起到重要作用,他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和教育水平差异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共同培养人才提出挑战,政府组织、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应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复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认为,新阶段的“一带一路”共建前景乐观,与中国新开放战略相配合,对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开发新市场具有战略重要性。黄仁伟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应坚持项目、融资、规则的高质量发展,抓紧软资源开发,与环境、卫生、反恐等地区治理相结合。坚持多边化机制,划分十大地域板块,不同板块具有不同的产业链和板块布局,注重数字化背景下的虚拟一带一路建设,推广中巴走廊等成功案例。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郝福满则充分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郝福满强调,“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对全球贸易、就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各个国家在互联互通中收益程度会有所不同,但国家之前只要能够充分合作协调,必将实现多方共赢。
此外,从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新特点出发,面对一些地区地缘政治动荡与双边关系变化,对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过程中如何在利益最大化和风险管控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如何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与会专家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呼于打造一带一路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学建构。
除大会外,本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共设三个子论坛,即开放之路:第三方合作与“一带一路”、绿色之路:可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廉洁之路: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三个子论坛设置的六个议题进行发言和探讨。
在“开放之路:第三方合作与‘一带一路’”子论坛中,如何开展好国际合作、奏好“一带一路大合唱”成为突出主题。与会者提出,第三方市场合作是开放包容、务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模式,推进诸如中日、中韩之间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助于各国企业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第三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还有学者提出创建新型的“一带一路”自由贸易区,启动公私合作项目的国际化、并向外国公司开放的建议。学者们提出,要积极探索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使国际组织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应该充分关注“一带一路”对包括拉美在内的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推进中国与相关地区建立新的合作与协作模式。
来自国内外的参会嘉宾
在“绿色之路:可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子论坛中,绿色成为学者们发言与讨论中的亮点。与会者强调,绿色发展需求是一个全球挑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绿色之路建设任务艰巨,但为区域和全球合作展现了一个美好愿景和中国方案。就如何平衡企业的长短期风险、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学者从企业投资项目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其管控、“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日传统新技术的融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与国际社会环境的协调、“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乃至东亚地区的繁荣发展、加强投融资国际合作、从发展的角度解决债务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廉洁之路: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子论坛中,如何改善国际营商环境、推进企业合规经营是与会者的关注焦点。大家一致认为,廉洁之路建设需凝聚广泛共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优良的营商环境建设是“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诚信、守法、便利、公正的营商环境构建应该是今后若干年“一带一路”各国经济体、企业包括非政府组织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不仅有助于降低各国贸易、投资、国际合作的交易成本,而且能够再造“一带一路”各国高质量发展的共赢、共享与繁荣。学者们还从中国与东盟合作案例、中国清廉国家建设的经验、欧洲对“一带一路”参与等方面分析了对建设廉洁丝绸之路的看法。
“一带一路”上海论坛旨在以上海为平台,聚合政府、企业、智库力量,融汇国内国外、沿带沿路国家以及相关国家的声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发展。本次论坛的成功召开,有利于国内外学者加强交流、凝聚共识,为新环境新背景下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