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这家上海抗疫的最关键龙头企业,产能已经恢复到90%以上

新闻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被誉为2021年底上海最受关注的商业项目之一,邻近上海马戏城的“上海久光中心”即将于11月27日隆重揭幕,...

品牌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创立于1979年,始终秉持着对卓越品质与现代餐饮体验的追求。作为世界玻璃器皿制造行业的...

商业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据多家媒体报道,嘉定南翔老街上有一家叫长兴馆的老字号餐饮店,主要经营南翔小笼包。受疫情影响...

这家上海抗疫的最关键龙头企业,产能已经恢复到90%以上

发布时间:2020/02/28 新闻 浏览:229

962
 
复工第三周,许多企业员工经过休整重新上岗时,上海医药的员工们却已经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医药旗下医药商业加大物资保障,上药控股、上药科园联动协同、快速反应,不断提高供应效能;医药工业所属企业全线复工、抓紧生产,做好相关药品的供应保障。
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这家在抗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龙头企业正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支撑。随着外地员工纷纷回归,其产能恢复率已经达到90%以上。
24小时做一休一
最近,上海医药旗下上药信谊所生产的微生态制剂药品,原本假期就不停产的生产计划再次被紧急调整:生产线24小时不停。
冻干工序是微生态制剂原料生产的一个重要工序,原本这个工序有3人轮班,但因其中一名员工突然生病不能上班,这让本就缺少人手的生产线更加捉襟见肘。
“我来想办法,不行我一直上,放心吧!”抗疫关键时期,冻干工序班组长刘文峰站了出来。刘文峰和组员苏思卿轮流翻班,24小时做一休一,俩人顶着巨大的工作负荷连续顶班14天,保证了药品原料的正常生产。
同样,制剂工艺员徐雨心在得知胶囊填充工序有3名员工因疫情影响无法到岗时,主动要求到胶囊填充岗位顶班,他每天工作近14个小时,和大家一起顺利完成了16批次共计2160万粒胶囊填充的任务。连续高强度的工作量,对抗疫药品生产一线的年轻团队来说,不管从体力上心理上都是考验,截至2月23日,上药信谊团队调动一切力量,疫情期间已经生产培菲康、利巴韦林等药品337万支(瓶)。
中成药产能增长4倍
据统计,截至2月26日,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下属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完成投料板蓝根颗粒约4.4万盒、感冒退热颗粒4万盒、荆银合剂14.15万瓶。生产数据背后,是一场“全国采药”的速度战。
2月11日,上海药材公司中药资源分公司总经理俞磊明一上午拨了4通电话,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电话那头,由17位采购员组成的原料供应应急保障组从大年初六奔赴药材产地,至今已在外“蹲守”了很长时间。
保障组分别奔赴山东、宁夏、亳州、安国4个药材产地,由于许多药材产地关闭交易市场,且村村封路,严禁外来人员及车辆出入,中药材原料采购难上加难。“小组队员很多人已经吃了一个礼拜的泡面了,能混一顿是一顿。”俞磊明说。截至2月11日,这个保障小组从各地落实药材原料86吨,加上前期统筹协调的其他资源,共供应上海各生产企业中药材原料210吨。
原料备齐了,下一步就是抓紧生产。航谊路上的雷允上厂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尽管仍有近三成员工尚未返沪或在家自我隔离观察,但中成药的产量却不降反增:板蓝根颗粒、感冒退热颗粒日产能力增加4倍,从年前的2万袋增至10万袋;荆银合剂日产能力翻一番,从年前的5千瓶增至1万瓶。
全国劳模领衔攻关
上海医药的上药研究院参与了新冠病毒肺炎预防和治疗药物筛选项目。“靶向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平台”团队经过化合物称量、制作样品信息表、结构复核等工序,在自有化合物库中的1万多个化合物里,精心挑选出有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
1月31日,上药研究院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项目组,但该项目在研发上存在合成步骤多、技术难度大、反应条件苛刻等困难。2月1日,由全国劳模、高级研究员朱阳领衔组成科研小组,“我的团队成员在知道这件事情后都非常积极地报名想要参与进来,但是由于很多人在外地,即使立即出发回到上海也要先隔离14天。”朱阳说,“我们在沪人员就先到实验室,从2月1日到现在基本没有休息过。”
除了人手紧张,原料药物紧缺是更大的难题。由于当时快递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朱阳团队只能采取“广撒网”策略,但有些原材料仍买不到,最后只能通过自行制备,解决了原材料紧缺问题。
朱阳团队连续多日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打通了合成路线。同时,上药研发管理中心还在老药新用方面与多家科研院所和临床医院开展合作,推进各项研究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