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成果巡礼”见证上海电影的辉煌历史与攀登足迹
发布时间:2019/09/26 新闻 浏览:493
原标题:新中国电影多个“第一”出自上海
新中国第一部美术片《谢谢小花猫》(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团的儿子》(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军事片《南征北战》(1952年)、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3年)、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1955年)……昨天,“礼赞新中国70华诞·上海电影成果巡礼”在上海文艺会堂开展。展览将文艺会堂一楼二楼展厅变作上海电影“前世今生”、未来攀登的见证地。尤为特别的是,登上楼梯,参观者脚下的每一级台阶都是上海电影为新中国电影事业创下的“第一”,从第一部美术片《谢谢小花猫》到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中国首部大制作登山题材故事片《攀登者》,正是上海电影、中国电影一次次攀登的缩影。
展示上海电影独特人文景观
展览分为主题展和综合展两部分:一楼主题展以上海电影对共和国70年沧桑巨变的见证和呼应为主线,从历届金鸡、百花、华表等代表着中国电影最高水平奖项的获奖故事片中选取83部上海出品的影片,展示70年间上海城市变迁、时代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在大银幕上留下的足迹;二楼综合展主要呈现上海美影、译制厂等单位70年间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上海技术厂、永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影人才培养等相关内容,展示上海电影在积累经验与交流互鉴中形成的独特人文景观。
在展厅中,观众能亲自体验为译制片配音,也能看到《虎口脱险》《阳光下的罪恶》等经典译制片的配音台本;能找到《葫芦兄弟》《狐狸打猎人》《火童》等剪纸片的人物绘制图,也能看到剪纸片专用的刻纸刀、蜡盘、调色板、人物活动关节专用钉子、背景配件等工具,想象剪纸片的制作过程。《永不消逝的电波》《攀登者》的场景在展厅中还原。70年上海电影荣誉墙、上影70年获奖人物胶片墙、二十二大电影明星等勾起观众的回忆。一幅展示1995年上海专业电影院与2018年上海星级电影院分布图的新旧对比,令人感慨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影集团董事长、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说,这次展览彰显了过去70年上海电影人的努力与贡献,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一种信号,新一代上海电影人必将加倍努力,为中国电影发展取得新的成绩,铸就新的辉煌。
电影让岁月凝结为“现在进行时”
新中国70年间,上海出品了诸多反映中国社会奋进、时代风云变革的电影佳作。《渡江侦察记》《曙光》《南昌起义》等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展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前仆后继的艰辛过程。以谢晋导演的作品为代表,《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影片高度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助推思想解放。吴贻弓导演以《城南旧事》《巴山夜雨》等影片开辟了新时期散文诗电影的道路。《大李小李和老李》《李双双》《咱们的退伍兵》《女大学生宿舍》《子夜》等作品,从工农兵学商等各个层面传神记录了中国百姓的生活变迁。新世纪以来,《生死抉择》《紧急迫降》《高考1977》《西藏天空》《廉吏于成龙》等影片,从各个角度切入中国大地的现实土壤。
导演郑大圣说,上海电影各时期的佳作杰作,让那些已经逝去、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岁月,凝结为永远的“现在进行时”,让观众得以回到历史现场,隔空经历各有各精彩的历史阶段,了解彼时彼刻的人们如何解读社会和生活、表达思想和情感。这是电影的魔力,也是时代影像的魅力,让一代代电影人再生、永生。
展览期间,王龙基、吕其明、孙渝峰、冯健男、周克勤等多位电影艺术家将为市民带来精彩的电影课堂活动。展览由上海市文联、上影集团主办,展至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