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 brand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品牌 > 永久牌自行车:老品牌面临生存危机 试水共享经济

新闻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被誉为2021年底上海最受关注的商业项目之一,邻近上海马戏城的“上海久光中心”即将于11月27日隆重揭幕,...

品牌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创立于1979年,始终秉持着对卓越品质与现代餐饮体验的追求。作为世界玻璃器皿制造行业的...

商业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据多家媒体报道,嘉定南翔老街上有一家叫长兴馆的老字号餐饮店,主要经营南翔小笼包。受疫情影响...

永久牌自行车:老品牌面临生存危机 试水共享经济

发布时间:2018/07/03 品牌 浏览:748

小时候趁着午睡偷骑爸爸的二八大杠,然后在路上狠狠地摔下来;或者是跟在哥哥屁股后头去操场上学车,被偷偷地从后座放开手,歪歪扭扭地往前骑行……在很多60后、70后的记忆中,二八大杠就是少年时代的“凯迪拉克”“劳斯莱斯”。如今担任中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陈海明就是造这二八大杠车的人。
城市交通发展
老品牌面临生存危机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永久”牌自行车问世。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永久”牌自行车成为中国这个“自行车王国”的最有影响力的代步工具之一。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中国首批电动自行车产于永久公司;1989年12月,十四届亚洲自行车锦标赛上,中国运动员骑S654型赛车夺得了男子四人组100公里即时赛冠军,打破国产自行车参加国际性比赛的纪录……在那个时候,国人无不以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而自豪。
计划经济下的老“永久”承载了一代国人的记忆,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对于从八十年代中期就加入永久公司,历经辉煌时期的陈海明来说,“永久”也是一个情结。然而,随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的覆盖、从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高铁到飞机,多样化的交通工具提供了更多出行的选择,自行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逐步被边缘化,以至于无法支撑起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转型成了企业生存下去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转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永久公司也不例外。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永久公司一直是国营的,到了1993年,开始整体改制为上市公司。从计划模式转向市场模式,从完全只重于生产的公司,转向以销定产的模式,很多“老人”都选择了离开,唯独陈海明一人留了下来。
拆100多辆自行车
找回老“永久”情结
永久的转机可以说是从民营资本的注入算起。2001年,永久自行车集团迎来重组,中路集团的加入为公司带来了新的活力。不同于国营老企业,民营的中路做各种投资项目,从国企干部到民企的管理层,留下来的陈海明曾被委任过其他的职位。但最终,那份藏于内心的“永久”情结还是让他选择做回自行车这一老本行。
2009年,公司启动了一个名为“永久C”的项目,“C”的含义是中国(China)、经典(Classic)、都市(City)、多彩(Colorful)、自行车(Cycle)和文化(Culture)。陈海明带领团队,拆了100多辆老式自行车,重新设计传统“永久”:深刻记忆中的二八横梁,提升品质的纯皮把手,车型仿照上世纪50年代老式“永久”款型,车身按照时尚色调重新调漆。陈海明说,当时是想让辉煌时代的老“永久”重生,但是以另一种活法存在,“永久C”就是这个路子。2010年,复古系列“永久C”在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引发轰动,它在淘宝上的定价在799—999元之间。“我们做过一个调查,购买这款自行车的人,大多数人之前根本不骑车,这辆车可以挂在墙上,可以是个装饰,是种态度表达,它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试水共享经济
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随着新技术广泛渗透,重大颠覆性创造不时出现,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催生出智能制造、分享经济等各种新科技、新业态不断出现。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在改变着“永久”的创新之路。
2010年“永久C”的畅销虽说是一次产品的创新,也结合了当时热门的互联网络平台的联合销售,但陈海明认为,企业根本的商业模式并没有改变,还是在卖自行车。本质没有改变,形式上的转化并不能带动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2010年,“永久”提出了开拓公共租赁市场的计划,成为共享经济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试水公共租赁单车的计划实际是从2007年就开始了,“当时我们的目标是提供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据测算,自行车是城市人群出行最后1公里最合适的交通工具,也是轨道交通服务的一种有效延伸,在国外有类似的成功经验。于是我们便开始研发公共租赁自行车,大家最先看到的闵行、张江等有桩自行车就是我们开发的产品。”陈海明回忆,当初的自己虽然熟悉自行车,但对互联网还很陌生。为了让自行车与锁桩呼应起来,他们拆过电子锁,也研究过交通卡和无线电射频,还要解决锁桩在露天环境下的防水性、耐火性和稳定性,在公共租赁自行车这一项目上,陈海明和团队融入了一百多个专利,这一产品的最终投入使用,很好地填补了短驳交通的空缺,也为后来的共享单车市场提供了技术参照。
公共租赁单车的技术创新同时带动了企业管理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由于公共租赁自行车散布在各个点上,需要大量人员进行运行维护,因此带动了社区4050名人员的再就业,也让企业除提供先进的制造产品之外,逐步向提供高品质的制造服务方向转移,自行车维护服务、自行车租赁服务还有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的提供……企业的商业模式因创新而增加了多个增长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放眼海外市场
“60后”变“90后”
正当共享单车逐步成为人们一种生活习惯的时候,当初放弃投资类岗位,投身自行车领域的陈海明重新回到了投资领域。2016年,中路投资了共享单车企业,成了天使投资人。
作为风控负责人,从2017年开始,陈海明“搬”到企业投资的创业公司工作。创业公司里小青年居多,没有一个超过35岁,“60后”的陈海明,生活作息和他们有很大差别。“早上八点我去公司,办公室里空空的就我一个人;凌晨1、2点我在睡梦中,创业公司的小青年想到什么灵感拎起电话就跟我汇报进展;活干到一半,没有灵感了就跟我请假回家,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还在睡着的时候,他不照样裹着被子、开着空调,吭哧吭哧地把活儿干得很漂亮……”陈海明一直强调,年轻人有他们的自己工作方式和理念,他们可能会经验不足,会犯错误,但胆大敢拼不正是传统企业缺少的“基因”吗?如果他把一个传统企业出身的“60后”的理念都灌输给他们,那创业公司就变成了传统企业,“90后”就变成了“60后”,中路为什么还要花钱去投资别人?
抱着不管理、只参与的原则,陈海明和“永久”在不同年代完美地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在他进行风控管理的一年里,团队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在人与人、人与车、车与车之间,搭起了智能沟通的桥梁,共有11个智能系统项目,6大检修装备类别成果被应用到产品上去,“永久”牌自行车不仅在共享单车时代又一次领航前行,还进军了智能单车市场,并立志成为下一个攻占海外市场的“回力”。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