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听沪上这些学校的“家教指导智慧”
发布时间:2021/01/29 教育 浏览:348
如果说有哪一种教育是对人一生影响最深远的教育,那一定是家庭教育。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去年(2020年)全国妇联、教育部联合评定出了“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以理念、制度、活动、辐射引领等内容评定家庭教育实践成果,遴选出一批家庭教育的“实践标杆”。该基地也为家庭教育指导领域提供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发声平台”。
近日,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黄浦区卢湾三中心小学等沪上7所“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共话家庭教育指导思路。
➣当前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主要有哪些?
➣如何更好发挥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或学校家长学校的功能,以需求为导向,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一起来听一听:这些学校的“家教指导智慧”。
寻找需求,扩大优势,让家长更主动
——安庆幼儿园 温剑青
面对幼儿群体,安庆幼儿园园长温剑青发现,保育、教育、养育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扩大不同家长群体的优势,来让幼儿健康成长。
➣一是对资源选取的需求。如何获得更有价值的、适宜的指导资源,很多家长尚不清楚;
比如祖辈家长可能缺乏教育理念,但是在保育工作方面更擅长。因此采用技术赋能、教师专业指导等方式,增加更多祖辈和父辈沟通交流的渠道,把父辈教养需求和祖辈建立起一种纽带是可行的;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扩大群体优势:借助网络和社区,让一部分有经验的家庭传播给更多家庭,形成触动,这样也让家长找到了志同道合、有共同需求的家教同伴。
“疫情时代加速了技术能量的演化,也在促使家庭教育在寻找更多可能。家校社携手,让家长更主动,是家庭教育模式升级的突破口。”温剑青这样看。
在规范政策框架下完善家庭教育体系
——上海七宝明强小学 姚凤
信息时代,其实家长对于信息的捕获更敏锐。七宝明强小学校长姚凤所见:无论是《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还是《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家长对这些政策的获取非常便利。但是同样的,由于缺乏更加权威的、正确的解读,家长也很容易被部分偏见所误导,从而对政策进行误读。
在政策的引领下,学校与社会的力量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可以实现更好的执行力。事实上,闵行已经逐步开始实现这样一种共建:通过学员导师制,完成家庭成员的心理指导,对孩子的心理的指导,以及家庭成员如何指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设,这种指导需求也是当前需要补充的一种专业的力量。
“我们也在架构家教合力资源体系,包括社区资源、家长之间、媒体、儿科医院等医疗机构、社区的指导、市场化的指导。希望我们能够以更完善的政策引领,共同实现这样的合力。”
打破后知后觉,让家庭教育有预见未来的能力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何哲慧
在何哲慧校长的观察下,现阶段的很多家庭教育其实有一点“滞后性”:当问题发生了,我们才想到如何去补救。
但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当孩子即将迈入一年级的门槛,家长就能知道正是培养兴趣和习惯的黄金时期;当孩子迈入五年级的时候,家长就能为孩子的青春期萌芽而做足教育准备……
那么初为父母的家长如何提前预见孩子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又如何了解这些家教阶段和举措?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乃至社会给家长提供一个更加集中而权威的信息源。
从“碎片化”到完成信息的“统整”,并不单单是家长的需求。何哲慧认为,教师群体对于家庭教育指导力的获取也需要化零为整。因此深度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对于社会的要求就是:既需要针对性的书籍、讲座、APP,也需要在高校中开设相应的课程,以完成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聚焦。
“从预见性出发,帮助家长和老师构建更系统的认知体系,完成系统性、序列性的过渡。才能跑在时代的前列,为区、市乃至全国发挥更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何哲慧谈到。
家、教、社三位一体,用实践检验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平凉路第三小学 朱媛华
家长的需求有哪些?家庭教育指导怎么开展?学校能给到家长什么?平凉路第三小学党委书记朱媛华说,实践是检验策略的唯一途径。
该实践的另一特色是独特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亲子沟通、学业指导、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是存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问题。但是借助课程内容多元、开发引领的多元、课程样式的多元等“三个多元”,这些问题都有了明显的纾解渠道:家长可以从《当情绪来敲门》了解更适合与孩子共处的方式,还可以通过线上课程《智慧型劳动》明白原来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用这样的一种方式……
“家庭教育指导不能想当然,而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印证、深化。借助活动实践、问卷反馈,我们进行了很多有效的延展。更深入的挖掘,需要更多单位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朱媛华说。
以创新驱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卢湾三中心小学 陈嫣
作为全国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之一,卢湾三中心小学的切入点在“创新”。
卢湾三中心小学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围绕家庭教育指导,学校的第一层创新在于组织管理上的创新,即家庭教育管理项目组、家长工作坊、名师带教工作室形成的“三角枢纽”。
➣位于顶层的家庭教育管理项目组负责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宏观引领;
那么具体如何服务好家长?卢湾三中心小学的第二层创新在于“项目化引领”。
首先借黄浦区慕课平台,分别针对家长、家委会和指导老师三个群体完成精准辅导,老师要完成周报任务,家长也可以随时在线请教专家,借此学校也能对家长的困惑和需求有一个直接的了解;其次,学校设置了各类家长课程,既有传统形式的讲座,也有游戏、亲子、主题沙龙等趣味活动,还有家庭教育宣传月等载体……“家庭成员看到彼此的变化的同时,本身就是很好的家庭教育过程。”这便是这类实践的意义所在。
多方介入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学校 徐建英
崧泽学校坐落于青浦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见证了城乡结合地带城镇化进程中的家庭教育演变。在徐建英看来,多元的家长群体构成也意味着多元的家教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指导理念有所欠缺;
➣首先要依托校内校外的力量,建立一支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
从系统的眼光看“家教”
——长宁教育学院 陈玉华
在长宁教育学院陈玉华看来,家庭教育绝非是局限在家庭内部的教育,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也绝非局限于单个学校的工作,它是一个“大系统”。
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就是,长宁区调研发现,后疫情时代学生的网瘾率随着网课的普及也在同步上涨,这种共性的问题产生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共同作用之下,因而这样的问题也不能简单归咎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这种问题的指导也不能单纯依赖家长。
“对此老师需要和家长建立有效沟通,要关注现代家庭的研究,要聚焦生命学、社会心理学、成人的学习特征与规律,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多元化日益明显,家庭教育的复杂性也愈发明显。“既关注学生的教育,也关注家长的教育,既关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也关注社会的教育,才能以更系统的方式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有效落地。”陈玉华认为。
上一篇: 经合组织:保护数字环境下的儿童安全
下一篇: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被写进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