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表达属于他们的“态度”和“志趣”?平和6位小伙伴有“灼见”
发布时间:2021/05/21 教育 浏览:266
从自卑到超越自卑,人要如何面对自我成长的困境?
“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谈“极简主义”?
神秘的“水逆”究竟是什么?又是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
这些话题,都是最近平和双语学校高中生们在自己校内TED舞台上呈现的故事与观点。
去掉人云亦云的枷锁,真知灼见的大门便缓缓开启。日前,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6位小伙伴走上“SPARKSIGHT灼见2021年度演讲”的舞台,聚焦“态度”和“志趣”,从高中生的视角,向观众分享了属于自己的“灼见”。

——CTB华人创新大挑战队长 李子真
自卑长期如影随形,但直到有一天她告诉自己,“我需要面对我自己根本最不想面对的,最怕面对的。”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想去超越自我,超越自己心里那种自卑,你就真的可以成为自己世界里的王,成为你生命中引领自己前行之路的光。
李子真告诉大家,主动去迎接自卑之后,你会发现它发现它不过如此。
今天的李子真已经与自卑长期共生,但不再被它绑架。用李子真自己的话叫做,“自卑终会变成生命中的change agent(变革推动者)”。正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送给她的启发一样:唯有自卑,方可超越。努力做好自己生命中,超越自己的人。
在刘羿眼中,看云同样有很多现实意义。“云像一个指示剂,它不仅标志了大气运动,也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温度升高,空气中蕴含水汽的能力就越高,组成云的小液滴和冰晶就越难形成。然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云量在不断减少。这是气候变化给我们的警示。”
发发呆,看看天,收集一下天空百态。这是看云的刘羿带给听众的独特体验。
“消费主义”VS“极简主义”,我们如何抉择
但极简主义也不意味着痛苦且单调、简朴甚至简陋的“修行状态”。朱羿鑫借用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来诠释:断、舍、离的生活哲学,就是我们需要的极简主义。
事实上,“极简主义”只是想要告诉我们:将有限的精力放在生活而非消费上,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改变校园,不是老师或家长的“专利”
她借用海德平衡理论来说明“改变”这件事情本身背后的道理:在很多时候,我们所认为的“不赞成的态度“其实并非是强硬的拒绝。很多时候,当我们去争取一些事情、或是做出一些建议时,我们不必将交流的对象放在对立的敌方。毕竟,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对传统的观念习以为常。
也许在听了我们真切的、亲身体会的感受之后,TA们就会顿时理解我们的建议从何处发、又是想要到达何处,从而接纳我们的建议。

——天文爱好者 姚景怀
姚景怀介绍了水星逆行在天文学中的科学涵义:水星围绕太阳公转,但有时会相对地球“逆行”,所以叫水逆,是一种相对的“逆行”。“水逆”是一个非常科学、清晰的天体运动现象。
但我们把生活中时不时出现的琐碎的烦恼,全部都归因于这颗荒凉的银色行星上,对水星来说实在是“无妄之灾”,也会妨碍我们觉察自身的问题。
“实际上,不相信水逆对人的影响,才能真正面对我们真实发生的问题,不去找借口逃避,才是最好的‘去水逆喷雾’。”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支球队
然后它让你明白,还有这样一群人和你一起努力,让你感受到你被爱包围着,支持着,理解着。这样被爱的感觉,就足以成为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最后,它告诉你,这是一场比赛,是竞争,但你得到的远超于一个奖杯。这个过程中成长的经验,才是能在你漫长的一生中留下痕迹的宝藏。
据悉,“灼见”是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特意为高中生们提供的一个分享想法、故事、学术经验的剧场式演讲平台,旨在让更多的高中学生走上舞台,分享观点,传播声音,表达自我,追求完善,为自己和学校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