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黄浦推出152门“助力课程”,打造 “15分钟幸福圈”!
发布时间:2021/12/04 教育 浏览:275
“我们青年教师团队要开动脑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行为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载体、开展活动,推动课后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区教育党工委书记陈亮就两个“一体化”发表了一番讲话。根据计划,黄浦教育团工委将与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合作,推出152门“助力课程”,为学生打造“15分钟幸福圈”。
12月2日下午,“助力双减聚民心青春教苑竞风流”黄浦区青年教师助力“双减”交流研讨会在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举行。研讨会通过微访谈、微展示、诗朗诵、演讲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黄浦青年教师传承优势传统,在双减大潮下主动拥抱改变,始终走在最前沿。
红色研学联盟开启“双减”新风尚
“15分钟幸福圈”建设是落实“双减”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拓宽区域实践的有效载体。黄浦教育团工委一方面与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合作,推出了152门“助力课程”,帮助学生收获众多技能;另一方面依托高年级学生的理论学习社团,带动少先队组织红领巾开展党史学习、红色研学,自此依托锋语者——高中生思政联盟与初中、小学结对,以红色研学丰富课后服务、优化课程内容的“传薪者”红色研学联盟成立。
黄浦教育团工委与社科院积极联系,以“共享区域红色资源,提升青少年的社会性能力——双减背景下的青少年领导力培养”为课题,高中生将在社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参与研究课题,初中生和小学生将以研学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理论引领,最终形成各学段不同的成果。
榜样力量推进“双减”落地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就经常听到单位里的前辈们说起‘顾老师讲红色故事’,后来有幸听了一节顾博凯老师的区级公开课,作为同是历史老师的我很快就觉得这个老师‘有点东西’……”舞台上,来自大同初级中学的历史教师韦旭正将他和“偶像”顾博凯老师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
从一个普通的历史教师、顾博凯老师的“小粉丝”,到黄浦区教育系统“师说”理论宣讲团的成员、顾博凯老师的“好搭档”,韦旭的“追星史”实则是黄浦优秀教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故事。
来自荷花池幼儿园的青年教师张雯老师也与大家分享了她和偶像吴蓉瑾校长的故事。“云朵校长”日复一日早出晚归、坚守在教育工作岗位上的敬业精神,让她深受震撼。而吴校长在繁忙的工作中给予张雯老师工作上的鼓励与支持,让她甘之如饴。
正是在顾老师、吴校长这样的榜样力量的影响下,一批95后青年教师正蓬勃前进,不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更担当起社会责任,以自己的青春力量,助力教育改革,落实“双减”政策。
跨界跨科宣讲彰显青春担当
“我们的学段都不属于义务教育学段,难以直接和“双减”挂钩,但是我们都在尝试把自己的教学优势特长带入助力‘双减’的过程中,以此来鼓励更多青年教师加入我们的团队。”来自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团委书记杨璐说道。
自六月《引路人》红剧展演后,作为主创团队之一的她又思考着将红色剧本带进红色戏剧,让学生在表演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传承红色精神,真正做到入脑入心。此外,杨璐老师从10月起走进报童小学,利用课后看护时间,与报童小学的老师一起,和孩子们讲报童的故事,指导演绎报童的历史。利用自己的优势特长,突破学段限制,助力“双减”落地。
“双减”的落实是“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民心工程的有效延伸。作为黄浦教师,肩负党的诞生地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既把“双减”当成服务学生和学生背后家庭的一项重要工作,又要把它作为展现青年教师风采,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以思想引领为主线,学党史、铸师魂、聚民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次研讨会由黄浦区教育党工委主办,黄浦区教育团工委、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