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industr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沪代表委员:企业家不怕辛苦不怕流汗,怕的就是不对等的政策

新闻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被誉为2021年底上海最受关注的商业项目之一,邻近上海马戏城的“上海久光中心”即将于11月27日隆重揭幕,...

品牌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创立于1979年,始终秉持着对卓越品质与现代餐饮体验的追求。作为世界玻璃器皿制造行业的...

商业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据多家媒体报道,嘉定南翔老街上有一家叫长兴馆的老字号餐饮店,主要经营南翔小笼包。受疫情影响...

沪代表委员:企业家不怕辛苦不怕流汗,怕的就是不对等的政策

发布时间:2020/01/17 产经 浏览:355

摘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力所在。
优化营商环境,成为上海两会会场的热词。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上海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这一年,我们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本市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108项措施,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改革,试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企业办事环节和时间进一步压减。企业注销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从46位进一步提升到31位。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动力所在。代表委员们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容松懈。
消除壁垒,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提到优化营商环境,不少代表委员提到了特斯拉。特斯拉上海工厂从奠基仪式到首批model3实现交付,耗时仅仅12个月。代表委员感慨:这样让人惊叹的速度,可能只有上海能做到!
令马斯克屡屡点赞、各方交口称赞的“上海速度”背后,是上海优良的营商环境。市人大代表、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朱柯丁说,在特斯拉建设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大胆尝试、主动作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样的营商环境不愁没有企业、人才纷至沓来。而上海所需要的,显然不只是一个特斯拉。市人大代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建良提出,上海要努力让“特斯拉速度”“特斯拉模式”成为常态,让更多企业、更多项目享受到“上海速度”。
“在全力服务‘巨头’的同时,也要用心呵护有活力、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市人大代表、森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其认为,优化营商环境与促进投资,既要“高大上”即大力吸引高科技、大项目、上水平的外资与国有企业落户上海,也要注重惠及中小经济主体,大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大象起舞,蚂蚁雄兵,只有形成“高大上”与中小微经济主体的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才能增强上海的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发挥政府的“店小二精神”,就得注重“用户体验”。营商环境的打造,最终要落实到企业的获得感、便利性上。而企业最在乎的,就是公平。市人大代表、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康玺说,企业家不怕辛苦,也不怕多流一点汗,怕的就是不平等、不对等的政策。要让企业得到实惠,就是要消除壁垒,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在市政协委员王敏看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有机衔接,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同时强化信用管理,用法治方式打造诚信守诺的社会生态,促进市场环境不断净化,支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并加强执法监管,保障市场秩序公平公正。
“提升营商环境,要听企业的感受,中小企业的感知是最为生动、具体的。”代表委员认为,政府要换位思考,以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而不是从本位主义出发。每打开一个政策“活结”,每疏通一段机制“梗阻”,都能让企业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
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
政府部门的政策供给与服务水平,往往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过去一年里,上海实施了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108项措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取得新突破,企业们感受到了显著的积极变化。
“但还有一些‘准入不准营’‘准入很难营’的隐形障碍,让部分民营企业有劲使不出。”市人大代表、上海峻记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峻发现,看上的市场难进,看中的项目难拿,急需的资金难融,优惠政策难享等问题依然困扰着部分企业。
究其原因,陈峻认为,是企业对政策知晓率不高,政策本身的衔接度与执行度也有待提升。“企业申请政府项目、扶持资金,常常需要从‘千页文’‘万言书’里查找关键信息和准备申报材料,这既牵扯了大量精力,又增加了企业掌握政策、申请资金和享受政策优惠的难度。如果我们委托中介机构,就增加了成本。”
此外,由于不少惠企政策分散于各个政府部门端口,而缺少一个统一平台供企业查询、对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不对称、政策口径不清晰。“受访的企业普遍认可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工作,但在政策知晓程度以及政策申报、落实等方面都有上升空间。”市人大代表、上海蓝海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彦博介绍,去年她的公司访谈了81家企业,并通过多种渠道发放了问卷,调研发现,对于相关政策“不清楚”“不知道”或“不了解具体内容”的企业,合计占到了近六成。
如何打通企业用好政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市政协委员、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研究院院长薄海豹建议,可以像小区片警、居委会一样,实行服务“网格化”,在各经济园区、各办公楼宇、各厂矿企业推行“店小二”服务,上门拜访企业,最大程度提供全方位“管家式”的暖心服务。
还有代表建议,可以利用政策服务平台或微信公众号,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和推广,并将分散的政策通过政府网站进行整合,提高政策的通达率。
有了好的政策,执行不到位也不行。陈峻代表建议,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政策反馈机制,畅通企业需求的反馈渠道,增强政策的实效性。“比如开通‘企业家——市长信箱’,帮助企业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或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将企业感受、市场主体评价作为检验政策实效的标尺。”
推进“一网通办”,让办事像“网购”
60个工作日,跑腿8次,递交材料41份,核验3次,涉及5个政府部门……这是以前开一家饭店必须走的流程。现在,只需要通过“一个窗口”,办事人就可以“一表申请”,从而“一网办理”、统一发证。这样的“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今年还将新增不少。
过去一年,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推进,审批事项提交材料和办理时限分别平均减少52.9%和59.8%,全市通办事项和业务流程再造事项分别新增177个和105个。“一网通办”总门户接入事项达到2261个,线上办事651万件。
耗时久、环节多、手续繁、标准不一、要求重复……长期以来,这些烦恼都影响着企业对营商环境的体验。以减时间、减环节、减证明、减跑动次数为目标,上海开展了“放管服”改革,倒逼政府不断自我革命、优化办事流程。
“相比较之前,政府职能部门的‘脸好看了,门好进了’,审批的事项被压缩了,工作流程也更清晰了,大部分的业务办理也都上线了。”朱柯丁表示,即便如此,部分企业办事时仍会遇到一些磕磕绊绊。
“为了实现统计上的‘一次不跑’或者‘只跑一次’,企业只能多跑几次看材料,最后‘一次跑成’。网络瘫痪、系统不兼容、资料无法提交也常有发生。”他建议,要加强“一网通办”平台建设能力,同时提升服务水平,避免不敢为、不愿为、怕担责、怕追责的现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要着眼“进一网、能通办”,推进政务服务从部门管理为中心向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逐步使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
“任何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办事体验。”市人大代表、宝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亚萍就来自直接服务市民的窗口部门,她建议加强部门衔接,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涉及多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除了加快推进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还需要加快建立或完善涉及多部门的行政审批过程中碰到问题的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