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生护士,《生命.呼吸》记录平凡中的不凡
发布时间:2020/05/13 新闻 浏览:384
(记者 曹玲娟)4月8日武汉“解封”,东方卫视播出纪录片《生命.方舱》,纪录片及其衍生短视频在网络播放量突破百万,同时在微博等互联网平台获得了网友广泛的关注和好评。5月12日,国际护士节,中国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命”系列第二部纪录片《生命.呼吸》将在东方卫视夜间22点30分的黄金时间与观众见面。
华山医院医生做完手术
《生命.呼吸》把武汉危重症病人收治的凶险展现在了观众面前。与《生命.方舱》一脉相承地采用了多视角口述的方式,叙事的情景。用第一人称的语态进行讲述,通过记者黄伊罕、陈瑞,医生李圣青、王维俊让观众感觉更加贴近危险的ICU病房。这个病房里没有病人的喧嚣,医护人员也没有不必要的交流,只有医疗仪器的报警声回荡在病房里,每个人进入之后都能感受到这种气氛。正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环境里,医护人员与新冠病毒的拉锯战反衬得异常凶险。
记者与华山医疗队合影
重症病房
《生命.呼吸》以呼吸为题,把危重症病人救治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医疗过程,融合进了普通人最熟悉的呼吸行为中。重症病人救治的核心,就是尽量让他能保持一呼一吸的节奏,不论是用药物还是医疗器械,只要他能呼吸下去,他就有了生的希望。通过呼吸的动作,让观众能清晰地理解医生们复杂的专业术语和治疗方案,同时不断通过实况声音和配音音效的元素,加强观众对于呼吸主题的感受。
《生命.呼吸》不是单纯地歌颂医护人员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就,而是充分地展现了救治过程中的困难细节,既有并发症引起的病人截肢,ECMO设备不匹配导致的无机可用,也有想尽办法却没有挽回病人引发医护人员的自我反思。丰富的细节场景,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挖掘了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反复和困难,更加让观众感受到这些上海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持续坚守病房,综合各种办法关口前移的努力。危重症ICU病床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在另一个生命的坚守下,度过呼吸的难关。
武汉的新冠肺炎阻击战,是一个多方力量参与作用的过程,《生命.呼吸》和《生命.方舱》在汇集了大量武汉前方的拍摄影像和视频资料的基础上,努力跳脱简单、单一的视角,最大限度地用上海媒体人的思考,呈现复杂的抗疫图景。
《生命.呼吸》和《生命.方舱》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拍摄,前方记者无畏、后方团队无私,视频素材超过60个小时,素材成片比达到了6:1,前后方通力合作完成了这两部作品。
下一篇: 一起来聆听那段“闪闪发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