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尖上的艺术”到“益智冶情”,看浦东这所学校如何以芭蕾育人
发布时间:2020/05/13 新闻 浏览:419
当轻柔的旋律轻缓响起,舞台聚光灯下,柴可夫斯基的纯美童话剧《天鹅湖》再现:童话的浪漫、唯美的气质、扣人心弦的情节、悦耳动听的旋律……都在优美的天鹅舞姿中尽情呈现。
正在上演的是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新世界实验小学)学生带来的校本活动演绎《天鹅湖》。
作为上海市唯一以“足尖上的艺术”――芭蕾舞为校园特色的学校,新世界实验小学不仅由此衍生出水上芭蕾、冰上芭蕾、花样游泳等以美学导向的运动,更以“以舞健身、以舞益智、以舞育人、以舞冶情”的育人思维浸润着每一个走进这里的学生。
以芭蕾为突破口
让每一位学生触摸到“美”的运动
对于新世界实验小学的学生而言,芭蕾不是只可远观的“舞台表演”,而是实实在在伴随他们一路成长起来的“艺术血脉”。
在新世界实验小学,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走进芭蕾艺术的海洋:1000多个学生分为24个班级,每个年级还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舞蹈队,从周一到周四每天全员参与80分钟的舞蹈训练。
“第一梯队”低年级学生从中习练基本功;“第二梯队”高年级的学生则开始排节目,五年级的学生还会参与毕业演出;表现更为突出的同学则被选拔进入“第三梯队”――浦东艺术团分团,坚持定期开展分团活动,参加分团展示。“人人学芭蕾,人人练芭蕾”的现象于此蔚然成风。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是校园芭蕾活动的目的之一。为此,学校积极打造了《“天鹅湖”艺术鉴赏》课程,让学生以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为主线,从欣赏入手,结合芭蕾、体验音乐、制作小乐器、研究人体造型等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种源于舞蹈的能力教育,并荣获了新区特色课程称号。
2018年,学校学生还走进了莫斯科,在圣彼得堡观看了一场顶尖的芭蕾舞演出……在这种或练习、或演出、或鉴赏、或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学生们逐渐成为一个个触摸到“美”的人。
在校长周怡看来,芭蕾舞对于学生的影响,主要有四点涵义:
◆以舞健身
舞蹈训练能让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站得直、形体优美,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通过全身协调训练与配合,让学生们更具有节奏感,此外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学生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会更好。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经常练习后能促进学生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促进视觉、听觉、肢体感觉等各感觉机能的提高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
◆以舞益智
生理健康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学生在舞蹈表演和学习排练的过程中,不仅要接受老师示范性的具体的舞蹈动作,而且还要不断地接受老师的言语指导,这些对于处在以直觉思维为主的低幼儿童特别重要。学生通过体会言语指导的含义以及这些话语和舞蹈动作的联系,进而通过言语修正动作,这些都对于提高学生沟通和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舞育人
舞蹈能够有效对学生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对于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能够让学生处于良好的人际情感应答关系网络之中。即关爱与呵护、肯定与鼓励、期待与信任、严谨与严格、容忍与宽容,使不断出现的情感状态向着良好的方向组建形成支持身心素质的情感品质。而舞蹈教育也成为引导学生追求情趣、完善人格的育人课堂。
◆以舞冶情
优美的舞姿,高雅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舞蹈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到的、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发生变化,培养爱憎分明的到的情感和自觉的到的信念。
而芭蕾训练也在打磨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
从小而说,即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进芭蕾房之前也会认真整理自己的衣服,换下的衣服需要认真整理好,潜移默化中培养着自己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从大而言,五年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人格塑造,这在何泽萱同学的成长历程中可见一斑。
回顾来路,似乎有诸多磨难:“为了排练节目《天鹅湖》,我有时甚至在冬天都会大汗淋漓,汗水浸湿了我后背的衣服;在压软度时,我曾疼得大哭,接连几天都腰酸背痛;在穿脚尖鞋排练时,我的脚趾常常会酸痛不已,甚至还会脱落;在我脱下脚尖鞋的那一刻,脚背麻木得似乎失去了知觉,有时脚趾的皮都破了,鲜血都染红了连裤袜。演出前几周,我们经常要在下课或放学后留下来排练,有时连周末都顾不上休息,到学校一起练习。”
但纵观成长,她依然感激无比:“在新世界实验小学的五年,我从对芭蕾舞一窍不通的‘丑小鸭’变成了在许多大型演出中出演过的‘白天鹅’,和小伙伴们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甚至还和赫赫有名的芭蕾演员谭元元同台演出过。每当台下响起一片掌声时,我就觉得我们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离不开老师的帮助,离不开同学的鼓励,更离不开自己从一而终的坚持。”
而新世界实验小学也借由芭蕾的艺术载体而收获累累。不仅培养了学生优秀的品质、优良的学业和优雅的气质,而且为浦东新区艺术教育增光添彩。
从屡获全国、市、区舞蹈比赛殊荣到走进CCTV演播厅参加全国舞蹈大赛,从世博会上的舞蹈演出到与谭元元所在的旧金山芭蕾舞团同台演出,从陈露、戎i宁等上海舞蹈学校老师的成长到龚黎伟、戈一梦等上海芭蕾舞“中流砥柱”的输出……上海新世界实验学校的芭蕾“土壤”正在为一代又一代的学子“造梦”。
百花齐放多元运动
健身、益智、育人、冶情共筑文化生态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像一只飞燕紧贴地面飞翔,在冰面上轻快飞驰;又宛如天使的华尔兹,创造出美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正在进行的是201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冰上运动会,来自上海市新世界实验小学的运动队员以高超的技巧、轻盈的身姿赢得阵阵喝彩,最终拿下了花样滑冰队列滑比赛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
作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以芭蕾运动为主要突破口,百花齐放的多元活动特色也在新世界实验小学校园逐渐成型,已然形成了水上芭蕾、冰上芭蕾、花样游泳等多元并进的运动育人模式。
作为教育局布点单位,新世界实验小学成为上海市唯一一所学校自建一只水上芭蕾校队的单位。学校积极依托社区资源,从一年级开始便打造梯队,多年以来,十多名上海市二线专业队队员便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此外,作为首批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学校还以“乐学技能、坚持不懈、自信健体”为学练目标,把上冰的基础技能、冰雪各项赛事、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与活动之中,以此培养学生对于冰雪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冰雪运动的技能。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积极把冰上运动作为学校“脚印”课程中的核心特色课程,把与浦东新区教育局和飞扬中心联合撰写的区本教材《跟小企鹅学滑冰》作为基础普及课程,让每个孩子走进冰场,对冰雪产生兴趣,感受冰雪的魅力。
每学期课程结束后,学校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测试,按级别颁发滑冰课程证书。在每一次跌倒爬起、每一次学会本领、每一次精彩展示、每一次取得奖状之中……学生们收获了成功的体验,获得了自信,更喜欢上了冰上飞翔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积极邀请奥运冠军杨扬走进校园,与学生交流互动。学校按年级开展冬季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们对冬季奥林匹克的起源、项目、赛事等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学校让冰雪项目获奖学生和教师走上领奖台,担任光荣的升旗手和护旗手。学校还请家长来到冰场,拍摄学生们学习训练的场景,并从中挑选佳作,在学校文化墙上、公众号上进行宣传;学校还与东方体育中心、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合作,每年组织几百名学员和家长观摩世界级、全国级的冰雪比赛。
除冰上项目之外,学校还专门开设形体训练课,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所不同、有所侧重地编写了花游校本教材,将花样游泳的基础篇、欣赏篇知识与技能渗透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学校每年组织一至二次展示活动,让各年级学生都能直观了解、认识花样游泳项目,并组织家长观看,通过加强宣传,增强花样游泳校内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报名参加。
在学校的推动下,学校不仅积极组建花样游泳社团,并形成了五个年级的花样游泳梯队。学校还聘请专业素质高的教练进行教学,确保人才培养的实效。
历年来,学校育人成效丰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少儿花样游泳U系列赛混双第六名;上海市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B组混合双人第一名;集体第二名;组合第三名等不错的成绩。每年的浦东新区学生阳光大联赛中、小学游泳比赛也是收获颇丰,取得个人、团体第一至第八名等好成绩。
回归教育本质
为学生创设完整的成长环境
在校长周怡看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既是学生成长需求,也是社会发展需求。
以艺术特长服务社区,是新世界实验小学“教育成果辐射”形式之一。
学校的节目会定期走进社区,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锻炼学生艺术能力,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和良好的社会效应。特别是在每年艺术节期间,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高雅艺术进社区”活动,每次活动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们体验到了用艺术来服务社区、回报社区的愉悦。
“每一次孩子在舞台上的表演、每一次孩子在舞蹈艺术上获得的成功,都给我们在舞蹈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路上带来喜悦与信心。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在舞蹈艺术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做好新校区和原有校区艺术教育的衔接、融合,在原有艺术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加以拓展提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艺术的教育’与‘教育的艺术’相结合的特色化、优质化学校,满足社会、家庭对于素质教育以及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需求。”周怡说。
为了回归教育本质,新世界实验小学积极打造“4+π”的教学形式,每周一到四,上完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每周五全天实施丰富多彩的主题综合实践课程。“π”是个无限数值,寓意在这些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均可无限拓展延伸。
自2014年起,学校正式推进OM和DI两项极具挑战的创新思维活动,并于2016年加盟FPSPI “未来问题解决国际项目”,成立了创新思维活动教研组。参赛以来,共取得30余项奖项。
目前,学校已被命名为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活动模范学校及第五届OM活动特色学校,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打开思维的盒子、高达模型制作、创意美术、运动与结构、人工智能研究所等 31 个科技类学生社团。值得一提的是,DI 及 OM 特色项目甚至开始迈向国际舞台,2017年,学校获得DⅠ全球总决赛第三名。
学校还依托城市学校少年宫,精心打造“打开思维的盒子”社团建设,以培养OM及DI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选手为主要目标,以解年度长期题、训练即兴题为主要内容,作为学校创新素养培育的重要补充。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自主生成主题,充分融入科技、艺术创想,设计课题,一同学习,充分激发主观能动性。学校还会于每周五开放家长课程,为家长带来更具深度的优质教育思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里,新世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学习社交礼仪、开展“好习惯秀”、在“艺术节”上“各显神通”……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不仅影响着五年,更影响着一路生涯。
结合了项目化学习的“80天环游世界”主题课程实践探索,正是学校这种趣味成长的典型案例。
学校通过“八十天环游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不同难度的课程主题,每学期围绕一个大主题开展四个专题的课程,每周一个半天以PBL形式实施课程。
在“文明古都”主题项目中,学生们可以在美食、建筑、历史、文化等四大主题中任选其一,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呼朋唤友,制作海报;在厘清学习目标之后,老师会引导学生完成确定目标、拟订计划、实践研究、学习评价、展示交流等环节:通过《文明古都项目化学习手册》,学生们可以更加系统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学生的创意还会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物化”。也许是一本奇幻乐园画册、也许是童话世界故事CD、也许是一场万国掠影摄影展、也许是一方地球家园植物园……这种好玩的学习方式,真正把兴趣、学科、艺术、科技、创新糅合在了一起。
而多元的艺术教育、完整的成长氛围同样在反哺教育,与文化学科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丰富的教育科研是成果体现之一。《引起地形变化的其他原因》《根的作用》《等第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小学自然课堂中的运用》等一系列教研成果不仅荣获区级教学设计奖、优秀论文等荣誉,还有的被编入《众智共襄自然成――上海市小学自然学科课程改革 30 年》一书,参与区级交流等。
自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绩效考核以来,学校每年获得学校办学绩效考核优秀等评价,2018年获绩效考核优秀一等,成为一所在新区乃至全市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的学校。近年来,广大市民更通过多种渠道对学校的办学模式、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予以了解,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正如周怡所言,“艺术教育”和“教育艺术”相辅相成。通过“艺术教育”让艺术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通过“教育艺术”让美育、体育、德育糅合而回归“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才能为学生创设完整的“成长生态”,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
上一篇: 长五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下一篇: 出征当晚,我们完成了首日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