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话题丨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项目,真的减负吗
发布时间:2020/05/25 新闻 浏览:342
近日,55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提出建议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项目。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建议重新梳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新京报网)
这个提案随后在网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表达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网友认为将体育列入高考必备科目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也有网友认为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体育因人而异,不该强制。笔者认为,把体育不仅列入中高考必考项目,还要赋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这难道不是让学生在拼命学的同时还要拼命练,真的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吗?
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备项目,势必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体育成为中考必考项目”要求,和语文、数学、外语一样,成为四大必考科目之一。全国大部分地区体育已经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孩子们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等文化科目,还要为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获得较高的体育分数而不得不拼命地练习,甚至有些地方屡次出现家长在中考体育测试前给孩子服用兴奋剂的事件。
中考尚且如此,不禁让人想象当体育列入高考必考科目中会是如何一番景象。高考是学生学业过程中的一次大考,6门文化课考试足以让学生身心俱惫,突然增加体育考试意味着在繁忙的学业中挤出时间锻炼身体。但是这种锻炼不是以增强身体素质为出发点,学生们带着压力,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肯定会增加学校、学生、家长的焦虑。在以“分数论”为重的今天,大的教育环境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提出将体育列入高考必考项目势必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拼命学”加上“拼命练”这倒是把“减负”变成“增负”了。
把体育赋予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这么高的考分权重设置值得商榷。在去年年底,云南省教育厅就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体育地位的上升,它首次与语文、数学、英语并驾齐驱,分值从50分升为100分,但是按照实际得分的50%计入总成绩。本提案中把体育考分比重提高,意味着学校、老师、学生要像对待主科一样重视体育,但是贫困落后地区相对发达地区资源薄弱,将导致城乡学生就体育单科上产生很大的差距。在贫困落后和条件艰苦的地区中学校在体育设施建设上不够完善,专业的体育老师不足,“硬件”和“软件”都跟不上,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们体育学习和训练,那么直接影响初高中升学。此外,不同学生天生体质存在差异,过高的考分设置将会影响中高考的总成绩。对于主科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若因为体育成绩太低拖了后腿,造成升学困难,是否造成人才选拔的偏差。况且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有差异,对于那些身体有缺陷的、患有疾病等身体状况不好的学生无异于晴天霹雳。用同样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并且设置“竞争性”的考试标准,真的合理吗?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今吴志明等委员提出的提案,的确能激发学校、学生、家长内生动力,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但是“以考促运动”必将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当一个活动项目变成考试科目,则变成了“加负”。如何真正实现中小学生松绑减负,需要拿出符合常理、常规并且能够被各方面接受、现实情况可行的细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