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上海启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新闻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被誉为2021年底上海最受关注的商业项目之一,邻近上海马戏城的“上海久光中心”即将于11月27日隆重揭幕,...

品牌

孕期营养关联,护航生命新篇 孕期营养关联,护航生命新篇

孕期,是女性生命中一段独特而奇妙的历程,在这约 40 周的时间里,一个微小的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一个完整...

商业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据多家媒体报道,嘉定南翔老街上有一家叫长兴馆的老字号餐饮店,主要经营南翔小笼包。受疫情影响...

上海启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0/06/15 新闻 浏览:308

人民网上海6月13日电 (记者 曹玲娟)浓油赤酱的本帮菜、婉约曼妙的旗袍、灯火璀璨的豫园灯会……说起这些,人们会想到上海。周虎臣毛笔、王宝和蟹宴、嘉定的竹刻、枫泾的丁蹄、罗店的龙船、金山的农民画、青浦的田山歌……这也是上海。从家喻户晓的经典国粹,到不为人熟知的民间手艺,这是非遗,是国人情感和文化的共同表达。因为这些代代相传的手艺,让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城市气质。

上海外滩建筑群、豫园、中共一大会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上海中山故居、马勒住宅……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这些建筑空间穿越历史而来,带着城市的记忆,承载着城市变迁史,成为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们的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活化石。

目前,上海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5项(单项63项)、市级项目251项、区级项目400余项;国家级传承人120人(87人健在),市级传承人647名,区级传承人700余名;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文物保护点2747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日趋完善。

6月13日,迎来2020年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市市区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项目保护单位及非遗传承人齐齐出动,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文物赋彩 全面小康”为主题,开展了以“网络”为主平台的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上海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并且加入到传承和保护的队伍中来。

文化上海云上当天启动的“云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通过云展、云演、云讲、云售、云游等多种方式进行了非遗和文物大盘点。600余项资源,通过“我与非遗面对面”“专家带你赏文物”“跟着非遗游上海”“建筑可阅读”“影像上海.文化传承”“非遗购物节”等频道,让市民全方位了解上海的非遗、文物,学门非遗手艺,与非遗传承人“见屏如面”,听一听文物背后的故事。200多位非遗传承人相聚在抖音,无论你是传统文化爱好者,还是精通历史的文物大咖,亦或是身怀绝技的非遗达人,只要有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都可以参与进来。

一只工艺精湛的“非遗百宝箱”,内含艾灸、茶叶、沉香等健康、品质生活用品以及相应的器皿,你可知道,这只箱子是一个集结了明清家具制作技艺、红木雕刻、陶瓷烧制、锦缎织造、沉香窖制、茶叶烘炒以及艾灸保健等非遗技艺为一体的非遗衍生品。这是当天下午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行的2020上海“非遗购物节”开幕暨上海市非遗协会“非遗宝藏”、线上线下电商平台启动仪式上,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推出的一款非遗新品。当天,协会的“非遗宝藏”淘宝店以及非遗衍生品营销中心同时开门营业。首批加入的有20多个非遗项目单位,共50多款产品。

当天的云上“非遗购物节”,线上线下联动,线上牵手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东家、东方网、抖音、快手、文化上海云等平台开展直播互动销售等活动。上海16个区、百余家适合开展销售活动的保护单位、三十多家中华老字号、上海老字号、8所研培高校、多个文创企业和传承人都将积极参与其中。目前,活动已汇集近300家非遗线上店铺、上万款非遗主题产品,产品涉及传统工艺、非遗美食和非遗文创等门类,其中70多家店铺来自云南、贵州遵义等对口帮扶地区,助力非遗网络扶贫。

上海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源地,见证了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汇聚了多种先进思想,也留下了近代中国人追求民族独立的印记。1986年12月8日,上海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重要原因是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突出的是保存有大量优秀的近代建筑。这些建筑遗产承载着城市变迁史,既是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也体现了“海纳百川” 的上海城市精神。

保护文物、重点保护好各级3437处不可移动文物,保留城市文脉。上海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呈现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革命文物占比高的特点,其中优秀历史建筑,革命遗址、工业遗产和名人故居这4块最能体现上海建筑特点的。跟一些古建筑、古遗址不同,上海的近现代建筑不仅保存完好,而且至今仍具有使用价值。13日,78处文物建筑向市民免费开放,跟着老建筑去探寻城市的根,受到市民欢迎。当天上海科学会堂和商船会馆首次对公众开放。

商船会馆位于外滩董家渡核心区内,是上海最早成立的商船业主同业会馆,也是当时上海建筑面积最大,建筑格局和形势最为豪奢的会馆之一。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1987年11月17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商船会馆实施修缮,此前,光戏台和大殿的修缮设计方案就耗费了近一年半时间、超过10次方案论证、专家评审。整个修缮中不仅保留了原来的结构、形制,并大量采用传统工艺。仅800平方米的修缮面积,就动用了近60名传统工艺技师,单雕花一个环节,就要经过拓印、描线、粗加工、细加工、上油漆等几道工序,力求原汁原味保留会馆的历史底蕴与记忆。商船于去年12月修缮落成,换回了黄浦江畔老码头的历史记忆,它记载着上海航运发展、客商贸易及文化往来的厚重历史,也是上海海纳百川城市精神的见证。如今,穿梭300年光阴后,它仍在这座现代城市中独具魅力,并成为江南文化地标。

上海科学会堂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的单体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它位于南昌路47号,为一幢建于民国6年的混凝土木框架结构的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楼房,拥有约6000平方米的花园,园内绿树成荫、碧草如洗,风格典雅,美观别致,怡静入画。一楼陈毅将军题字“科学会堂”,二楼留存当前上海最大的彩绘玻璃。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