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行镇打造“四大课堂” 让“四史”学习近在家门口
发布时间:2020/06/21 新闻 浏览:306
人民网上海6月19日电 “宣讲要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小故事传递正能量,让新思想的传播更接地气……”6月12日,庄行镇邀请奉贤区“至理贤言”宣讲团副团长向70多名“家门口・学四史”理论宣讲团员传授如何有效进行理论宣讲并进行集体备课,促进宣讲骨干相互学习交流。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庄行镇着力开展贴人心、接地气的“家门口・学四史”系列理论宣讲活动,打造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实景课堂、空中课堂“四大课堂”,迅速掀起全镇“四史”学习教育热潮,实现“四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做精固定课堂,让“四史”知识人人皆学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站、基地、宅基课堂、党建微家等宣教阵地打造固定课堂,充分挖掘镇内熟通“四史”以及庄行红色文化历史的理论宣讲骨干,整合优质宣讲资源和基层理论宣讲团,组建一支由“贤话庄行・文明大讲堂”理论宣讲团、“红雁”书记宣讲团、劳模宣讲团、“i”青年宣讲团、巾帼宣讲团、“小舢舨”文艺轻骑兵宣讲团等六支宣讲团及各村居宣讲骨干组成的“家门口・学四史”理论宣讲团,构建起“1+6+x”的“四史”宣讲格局。
“家门口・学四史”理论宣讲团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群众,制定各具特色的宣讲主题,推出精品课程菜单,分类施教,以“理论+故事”“理论+交流”的形式开展党课、分享庄行老故事、红色文化故事等,如东风村开展“与时代对话”教育伴学活动,老党员与青年开启红色对话,让“四史”学习教育扎根党员群众心中,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做活流动课堂,让“四史”知识处处能学
“小舢舨”下乡巡回演出是庄行镇的特色文化项目,每年都会在村居流动开展文化展演,通过小品、相声、表演唱等形式传播时事政策。今年,庄行镇把“小舢舨”特色项目与“四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三个一批”,即整理一批有关“四史”学习教育的文艺作品,复排一批有关“四史”学习教育的优秀作品,创作一批有关“四史”学习教育的原创作品,将理论课搬上舞台,不断丰富“四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如重新梳理编排锣鼓书《今夜开花》,讲述唐一新等人的庄行暴动事迹,拉近“四史”学习教育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受到了百姓的好评和喜爱。
除了流动的文艺演出,庄行镇还启动“家门口・学四史”红色档案巡展活动,从昨天、今天、明天三个方面讲述庄行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轨迹,让群众追随庄行的印记一起“忆”四史,共奋斗。开展一周来已吸引了350余人次观看档案展。
做强实景课堂,让“四史”知识常常在学
“民国28年10月,丁锡三母亲被日军所戮,丁锡三被上司何天风骗至上海……”庄行镇马路村不忘初心馆又迎来了一批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丁锡三后人正向他们讲述以丁锡三烈士为代表的马路村革命烈士以及退役老兵的先进事迹。
庄行镇充分利用家门口的阵地资源,精选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存古村红色教育馆、马路村不忘初心教育馆、庄行记忆馆等10处“四史”相关教育基地,并联合金山区亭林镇、松江区叶榭镇4处红色点位,串点成线推出“忆初心・使命之路”“悟初心・携手之路”“守初心・发展之路”“践初心・振兴之路”4条“家门口・学四史”红色行走精品线路,通过现场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交流讨论等方式,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学习氛围,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让“四史”教育更加具有体验感和互动感。
做优空中课堂,让“四史”知识时时可学
渔沥村抗美援朝老战士陈高年,结合自身经历录制的《抗美援朝为何是我国的立国之战》“微宣讲”视频一上线,便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还有网友留言“没听够,想再多了解一些过去的革命故事。”庄行镇选取一批如陈高年一样的老先进、老革命、老庄行人等“草根”理论宣讲员录制“微宣讲”视频,用“活教材”现身说法,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典型事例、自身感悟等,激励党员干部群众等“后浪”不忘来时路,砥砺新征程。
另外,探索创新推出文明大讲堂“有声书”,收录庄行革命英雄、红色文化以及“四史”相关典型人物的故事、事迹,以“文字+声音”的方式的扩大传播。同时,把“有声书”生成的电子二维码印发给各基层单位张贴在宣传栏内,让“四史”故事扫码便“触手可得”。同时,依托“金彩庄行微报”“庄行党群微家”“庄行群团e家”等新媒体平台,积极发挥“网络空间”资源优势,让广大党员群众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掌上学习”,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四史”宣讲。( 韩庆 沈佳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