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第4、杨浦第1!开放式小区、私房散居地等多种类型小区,这个街道如何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0/07/15 新闻 浏览:465
人民网上海7月13日电(董志雯)近日,2020年上半年上海各区及各街镇(乡、工业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情况榜单公布,杨浦区以综合考评96.49位列全市第1。其中,长海路街道位列全市第4、杨浦第1。
对于这个辖区面积9.52平方公里,如何在170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沿街门责单位,130个涵盖商品房、售后公房、部队营房、开放式小区、私房散居地、旧改拆迁基地等多种类型的小区如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近日,记者走访了长海路街道,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辖区地域广、小区多、类型多的特点,街道以社区党建为引领,努力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理念,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社会动员,利用党组织生活、楼组长会议、全岗通走访、文艺团队演出等场合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动员,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和培训近70场,发放入户资料12万份,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全覆盖宣传和告知。
熟人小区的“自治+垃圾分类”模式
民一居委下辖的世界路117弄小区共有住户179户,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个。小区每日产生干垃圾约2桶,湿垃圾1桶。在垃圾分类实行之初,有一部分居民觉得很繁琐,不方便,让小区垃圾分类的推进一时间难以进展。针对这一情况,在街道分减联办指导和居委的发动下,充分发挥自治作用,热心居民们积极参与,自发组建了一支垃圾分类自治队伍,争当分拣员和志愿者,主动宣传动员、指导分类、值守点位。因为小区住户少,邻里间大多互相认识,分拣员和志愿者充分利用人员相熟的优势,清晰的掌握投放特点,对居民热情友好,督促居民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有效提升了社区分类成效。
开放式小区“志愿+垃圾分类”模式
36宅住宅区,是一个由老式别墅和私房组成的开放式小区,在这个狭小拥挤、环境基础薄弱的“都市村庄”里,没有业委会和物业,没有垃圾箱房,租住在内的人员无业多、流动快,如何指导督促这里的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着实是摆在街道和居委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街道分减联办和居委会通过走访调研和沟通协调,认真分析居民居住情况和垃圾投放量,动员素质高、有能力的居民组建志愿者和分拣员团队,充分发挥居民自治能力,合理设置投放点,在通道内设置形式多样的宣传版面和海报。在居委的不断宣传引导和志愿者和分拣员的指导下,居民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的良好习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参与。
多方协同联动“指导+监管”两步走
为做好、做实垃圾分类工作,长海路街道所有社区各显其能,找准推进垃圾分类与发挥社区优势的最佳契合点,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积极性,形成“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让社区党建引领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助推器”,解决了大部分小区“撤桶难”等问题,在街道130个小区共设生活垃圾统一投放点232处,新建、改建垃圾箱房108个,配置湿生活垃圾转运站2个,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68个,各小区投放点均安装小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指示牌,使用统一的垃圾分类台账模板,在全部小区张贴荣辱榜,配备破袋工具、洗手设施和消毒除臭剂等便民设施,实现了指导监督居民养成正确分类投放的好习惯的目标。
街道分减联办认真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属地管理责任,对居民区定期开展巡查,加强对分拣员的监督和指导,以片为单位,定期组织对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及时让小区掌握最新的考核检查标准及规范要求,确保垃圾分类实效。街道城管中队也给予有效及时的执法支撑,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执法列入执法队日常工作,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执法行动,使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和困难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长海路街道充分调研,对标垃圾分类工作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制定“一小区一方案”,探索建立自治型垃圾分类小区。
上一篇: 上海西岸旗舰项目AI Plaza启动
下一篇: 庄行镇:文明实践日让文明花开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