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园绿地“适老适儿化”建设要这么做
发布时间:2022/03/08 新闻 浏览:232
新建公园全部配备第三卫生间,公园改造或制定政策鼓励听取老人儿童意见,鼓励家长带领儿童认养绿植……老人和儿童是公园的主要使用者,公园该怎样满足这些群体的需求呢?记者今天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上海已印发《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加强公园绿地适老适儿设施建设及服务的通知》,将加强公园绿地适老适儿设施建设及服务,从老人、儿童视角出发营造更舒适便捷安全有趣的公共空间。
新建公园100%配第三卫生间
通知中明确,上海公园内厕所可视老人、儿童使用需求,合理配备第三卫生间、增设安全扶手,有条件者倡导改建儿童友好型厕所。新建或纳入提质升级计划的综合公园、历史名园、专类公园第三卫生间(带有婴幼儿护理等设施)覆盖率达 100%。
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公园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区域的安全防控,通过视频监控、紧急呼叫等系统,确保老年人和儿童的游园安全。在有条件的公园内逐步普及 AED 等急救设施并组织开展日常培训演练,提升服务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
同时,公园应提供适应各年龄的非硬化步行径和多样化活动空间,构建老人、儿童全园公共活动圈,并保障其便捷可达性。采用高新技术,增设安全交通、绿色低碳、人机交互等智慧互动场景,增强游览体验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设置沙坑、树屋、滑梯、秋千、攀爬架等无动力游乐设施。
因地制宜设立自然教育场地
通知明确,公园的适老适儿文体活动也应更丰富。比如,依托公园特有的生态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设立面向儿童的自然教育场地,如种植菜园、生态池塘等,开展科普、自然教育和互动体验活动,引导儿童与家人积极参与,以植物认养、动物保护、自然观察等形式,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科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儿童在自然中感悟、成长。
又如,深入推进各类园艺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活动品质,结合公园园艺大讲堂,丰富老人闲暇生活,创造儿童园艺学习机会。
同时,依托“公园+”,积极推进公园主题功能拓展,联合学校、博物馆、艺术馆、自然学校等机构,结合公园传统文化、红色印迹,开展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的文化活动,传递文化正能量。布置相应展示空间,打造交互体验式艺术文化活动品牌,引导儿童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城市文化,厚植爱国情操。依托公园内体育设施,组织开展适老适儿的体育健身活动,倡导崇尚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新建改建公园可听老人儿童意见
老人和儿童是社会的宝贵资源,是公园的主要使用人群。因此,要拓宽公园适老适儿建设参与途径。
比如,加强他们在公园规划建设中的参与度。在新建或改建公园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听取老人、儿童群体意见。可以邀请场地周边居民儿童共同种植公园花草树木,鼓励家长带领儿童认养绿植,为儿童提供更多参与公园建设的机会。
在公园政策制定时,也可鼓励老人、儿童参与,建立健全其参与公共活动和公共事务机制,畅通参与渠道。公园还应收集、整理、分析儿童和育儿家庭的需求、满意度和意见建议,拓展老人、儿童的参与类型和深度,促进老人、儿童在公园发展中由“非参与”向“实质性参与”转变。
上一篇: 全力保障封控管控区域群众就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