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修缮费从55万被缩减至3万 村民不愁反倒乐了
发布时间:2021/03/17 商业 浏览:386
人民网上海3月16日电 “这三个女人抠的很!”奉贤区南桥镇光明村的阿姨大爷们这么评论村里的三名女干部“但抠的是真实在!”
村民口中的“三个女人”是光明村两委班子成员,去年她们合力创设“家园守护工程”,邀请一些有一技之长又持有相关证书的本村村民,参与村里的飞线排布、防汛堵塞疏通、路灯安装、限高杆安装等小微修缮,“三个女人”把村级治理当成了家在管理。
盛青是“三个女人”中的一员,她是光明村党总支副书记,这两天难得放晴,她领着村里的“能工巧匠”们又出动了。循着村民的指引,记者来到光明村501弄住宅楼前,33岁的谢康平是村里的工作人员,同时他还有个隐藏身份――能修会干的电工,从项目启动之初他就加入了“能工巧匠团”。快60岁的村民万士荣也是团里的骨干成员,他们是这次路灯工程的核心成员,今天要完成13盏路灯的安装。
师傅们头戴安全帽、手持专业工具,熟练的完成一盏盏路灯的安装调试,要不是身上鲜明的红色志愿者马甲,大家都以为进驻的是专业施工团队。谢康平说:“前期师傅们广泛征询村民意见、认真讨论安装方案、仔细测算距离,采买时也是比着性价比挑选材料,比自己家里装修还要精打细算。”
一排路灯装好后通电,正巧村民王阿姨路过,抬头看到崭新的路灯,在家门口亮了起来,很高兴:“之前到了黄昏光线很暗,老年人眼神不好看不清楚路面,有了路灯肯定敞亮,晚上进出安心多了。”
“能工巧匠库为村里节约了不少费用,光拿这个加装路灯来说,之前核算的第三方外包工程费用需要十几万元,如今6000多元就解决了。”盛青告诉记者。
光明村党总支书记阮伟鸿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往年村里的修缮开支要接近60万元,去年开展家园守护工程以来,零零总总加起来才5万元。比如雨水管修缮工程,光明村1、2组宅基低洼地带存在严重积水隐患。通过初步测算,重新排设雨水管的预算为50万元左右。按流程走下来,招投标费、审价费等二类费用还要增加5-10个百分点,而且此处老宅一两年内即将有动迁置换工程,一旦动工这些设施费就白花冤枉钱了。”
秉着花少钱办实事,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原则,光明村班子讨论后决定,放弃第三方工程队,通过守护家园项目引导村民富余劳动力参与。经过现场勘察,摸清情况后,启用“能工巧匠团”,最终仅花费3万左右的材料费及人工费用,解决了排水不畅的问题。而以往年经验,需要三天才能抽干的积水,也经过了2020年暴雨的考验,仅仅半天就泄完了。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三个女人”更是放开手脚重用“能工巧匠团”,有村民提出村里有一处地方没有安装限高,运输卡车进出频繁,噪音大又不安全。于是“能工巧匠们”就地取材,利用废灯杆等物资自制限高杆,既省钱又解决了群众提出的问题。
那么“抠”的光明村其实是一个颇为富裕的村,在整个奉贤区也排的上名号。“家园守护工程”的实施,将村里水电、基建等小微工程交给村民自己施工,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干活,激发村民管“家”责任意识,形成家庭管理模式。村里既减少了修缮成本,“能工巧匠”们也可通过农村合作社,按劳分配获得收益,这样一种自助管理模式,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