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教院附校新校区探访:这是一所“有灵魂”的校园
发布时间:2020/11/07 教育 浏览:595
说起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以下简称静教院附校),上海家长都不会感到陌生。早有耳闻静教院附校建了新校区——江宁校区,今年9月开始,4-9年级学生已经在新校区上课。不过外界对新校区的样子还是知之甚少。
新校区位于海防路300号,江宁路和海防路的拐角处,原中学部旁,依然坐拥市中心地段。学校占地面积21亩多一点。虽然这个面积对郊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寸土寸金的静安区来说,是“真壕”!
近日,小编有机会来到静教院附校江宁校区,在这里见到了校长张人利。在这个校园的设计过程中,张人利校长把自己从教46年的经验、感悟、理念等都渗透凝炼在空间设计的每个角落、每个细节。
“我把它归纳为一个有灵魂的校园。”张校长说。
他还总结了四个特点: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段特殊需求、中西方文化融合、以及体艺科劳资源充沛。
在新校区里边走边听张校长讲解,小编也找到了这些“有灵魂”的依据!
依据一:全部教室朝南、无噪音
一所学校里,全部的教室朝南、无噪音,可能吗?
静教院附校新校区做到了!40个教学班教室都在70平米以上,且全部朝南、南北通透,全部不沿马路、不沿操场,为全体学生提供了一个安静亮堂的学习环境。
全部的教室朝南、无噪音
如何做到的呢?
“因为我们把朝向不那么好的地方给了校长室、办公室。”张人利笑言。
利人楼上,办公室怀抱着教室
新校舍共有两栋楼,所有的办公室和教室都在“利人楼”上,教师办公室设于外侧,呈现出办公室怀抱教室、教师围绕学生的格局。真正做到教师围绕学生“转”,学生更容易找到老师。
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可谓做到了极致。
依据二:专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打造的校园
据说,这还是一个专门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打造的校园。
用张校长的话来说:这所学校只适合这个学段的学生,换成高中生用都不适合。
校门口,家长在屋檐下等候孩子放学
比如,在设计校门的时候,特意将一楼和二楼连通的楼层分开,校门的位置推后几米,预留出一块空地。这样,家长终于可以在屋檐下等候孩子放学,不用再每天经受日晒雨淋!真的是非常贴心的设计了!
进校门右边就是图书馆——致雅书苑
和大多数学校把图书馆设在学校幽静的顶层不同,在静教院附校江宁校区,一进门就是图书馆。
“不仅有学生找知识,也要让知识找学生!”张校长说。
图书馆里,各式各样的桌椅,都是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和需求设计的。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端坐在桌前阅读,低年级可以蹲坐在阶梯式的凳子上阅读,甚至还有光脚阅读的地方。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舒适阅读环境。
在静教院附校,不提倡集体补课,但是有难题可以在下午3点放学后向老师请教,也就是所谓的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学生发展差异化所提出的理念。新校区也为师生打造了个别辅导的空间——在每层走廊里,都有2个可以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对话交流的“议空间”,2-4个“方圆对话室”。这些场地对全体学生、老师、家长开放。
各个楼层都有“议空间”,让讨论分享随地发生
依据三:江南灰白+哈佛红,中西文化融合典雅别致
中西方审美趣味交融也是新校区重要的特征之一。
操场右边是主教学楼“利人楼”,左边是艺术楼“利德楼”
二层的空中花园清新宁静
江南灰白是中国元素,而哈佛红是国际元素,像这样一种中西审美融合在校园设计中还有很多。
对称是中国建筑典型的特征之一,而非对称更多出现在西方建筑中。如果你仔细看过每个房间,就会发现,利人楼整体的对称中,还有不对称的元素。具体来说,除教室外,很少有相同的房间。9个大小不同的会议室,以及14个功能各异的实验室,根据功能定位有不同的设计。它们分布在利人楼里,打破了对称排布,错落中也让这座建筑独具风格。
下沉式庭院一角
下沉式庭院一角,池塘、假山、金鱼还有探头探脑的小乌龟,独具中国古典韵味。因为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院内阳光和煦,树影婆娑,漫步其中,如置身于大自然中。庭院中里的二十多个半人高的青花瓷鱼缸非常显眼。张校长介绍,鱼缸里的鱼是每个班级认领的,由学生负责每天照顾喂养。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促进中西方文化融合,朝着办一所国际一流学校的方向努力。”张校长说。
依据四:绿茵场下还藏着3个篮球场
当你漫步在校园足球场的时候,其实就在脚下,还藏着3个标准篮球场!“篮球小子”打球可以风雨无阻了!

宽阔的楼梯通往下沉式庭院、达人剧场和篮球馆
来到利人楼地下的2层,你会发现这里也是别有洞天。风雨操场和室内训练馆可以游戏、运动;校园里有3个标准室内篮球馆、1个智能化交互式室内体育馆以及书法教室、美术室、排练室等一应具有,甚至还有两间化妆室,供学生们表演前准备时使用。
设施一流的达人剧场
地下体育场让孩子们运动风雨无阻
“浑身”都是高科技的综合实验室
孩子们跨学科学习的“趣谱”实验室
艺术教室
无论是想要艺术范儿、体育范儿还是高科技范儿,似乎在这个校园都可以实现。
“交叠”的校园空间模式,将教学楼与运动场组合在一起
利用交叠式的设计,学校还为空间的使用创造了更多可能。比如,操场上的跑道有一段与教学楼共用一个屋檐,刚好可以为学生遮风挡雨,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每人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场地。
虽然学校占地仅有20亩,整个看完也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是因为,校园里有太多的细节可看!

学校还配备了学生餐厅,可以让数百人同时用餐
每个空间都是为孩子设计的,正是这个新校舍的灵魂所在。
上一篇: 上海教育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出实招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