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江东| 2020:《人民日报》报道上海10个关键词

新闻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被誉为2021年底上海最受关注的商业项目之一,邻近上海马戏城的“上海久光中心”即将于11月27日隆重揭幕,...

品牌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创立于1979年,始终秉持着对卓越品质与现代餐饮体验的追求。作为世界玻璃器皿制造行业的...

商业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据多家媒体报道,嘉定南翔老街上有一家叫长兴馆的老字号餐饮店,主要经营南翔小笼包。受疫情影响...

大江东| 2020:《人民日报》报道上海10个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1/01/15 新闻 浏览:171

大江东.jpg

2020年的硬仗与大考,上海“赢”得很精彩。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也是一场针对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能力的大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检验着这座城市的智慧、勇气和力量。肩负党中央嘱托与国家战略使命,上海走过的2020年注定极不平凡。

这一年,有无数的白衣战士逆行向前。疫情之中,上海一边派出数批医疗队千里驰援,冲向一线,与死神争夺生命;一边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既保持开放态势,又把好国门、城门,负重前行,不辱使命。

这一年,有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挑战和机遇。上海抢抓新业态发展的新机遇,打造新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奋力保持经济的正增长,交出了一份不容易、不一般的答卷。

这一年,扩大开放的步伐继续加快。进博会,“东方之约”三度如约而至。第三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云端”如期举办。因开放而兴的上海,正在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这一年,人民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在上海化为生动实践,“1+N”的人民城市建设制度体系重磅出台,一系列民心工程落地有声。

这一年,敢闯敢试的精气神更加凸显。浦东开发开放30年巨变让世界瞩目,上海创造新时代新奇迹令人期待。这片土地正在拿出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能征善战的铮铮铁骨,当好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乘风破浪的排头兵。

这一年,“谋定后动”“谋定快动”更自信更自觉。上海“十四五”的规划起笔,“早发力、快发力,抓机遇、抓开局”,各区和各部门谋划2021年重点工作只争朝夕。

2020年,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途上,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瞬间?且让我们一起来看2020年《人民日报》上的上海吧!

关键词1:两手抓

《上海:防控一严到底 城市运行有序》(2月14日第4 版)

随着节后大量人员返程、大批企业陆续复工,在有着2400多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

如何织密疫情防控网络、保障城市有序运行?上海市委市政府紧密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采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以最大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努力做好疫情防控,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生活稳定。

《战疫铁军 敢打硬仗》(3月4日第7版)

1个月间,上海共有9批、11支医疗队、1640名医务人员奔赴荆楚大地。“各医疗队领队都由院长或业务骨干担任,中级以上职称医师415人,占医师总数的84.5%。”上海医疗队前方工作协调组负责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说,医疗队分别进驻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雷神山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17家医院、28个病区,其中ICU病区3个、重症病区16个、普通病区3个、方舱医院6个。

《上海 全面复工支撑有力》(3月20日第4 版)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上海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3月15日,制造业、外资外贸、商贸等接近全面复工,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3%,中小企业复工率超80%。

《50亿元减租红包这样发下去》(4月8日第7版)

突发的疫情给企业带来不小影响,上海市出台“支持企业28条”,为中小企业减免房租。无法提供专业材料的摊主如何受益?“二房东”不愿让渡租金差价怎么办?当地努力打通中间环节,坚持一事一议、反复沟通,大家共克时艰。据估算,减免房租这一政策惠及全市7万多家中小企业,预计减免超过50亿元“真金白银”。

《优化政务服务 助力复工复产》(5月11日第1版)

上海浦东新区推出“远程核”“信用审”,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浙江杭州市建成政商“亲清在线”平台,实现惠企服务“最多点一次”;天津滨海新区创新“云政务”,带动“云复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各地各部门创新机制,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服务便利度,助力企业积极有序复工复产。

关键词2:两张网

《上海“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4月12日第1版)

“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这是上海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追求的目标。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群众评价,也要像网购用户评价一样管用”,“一网通办”不仅要能办事、快办事,还要办成事、办好事,让群众和企业感到受用,切实提升获得感、满意度。

《一块屏里的社会治理》(4月29日第11版)

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堵点、盲点,上海市建设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系统,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有效整合治理资源,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推动城市治理向智慧化、精细化迈进。

《织就城市精细化治理“两张网”》(12月28日第4版)

近年来,在江苏路街道,自助服务终端机依托“两张网”数据,进入了居民楼、写字楼、公园和商圈,医疗报销、新能源汽车申领牌照、二手房过户水电气……居民生活里的13大项101小项业务,下楼步行15分钟,立等可办。

关键词3:开放

《外企扎根上海有信心》(5月17日第1版)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收官之年。开放的基因成就了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创新的特质积淀了上海追求卓越的实力,服务的本色塑造了上海大气谦和的姿态。加大在沪在华投资,已成为一批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共识和选择。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促进国际科学界高端对话》(10月31日第7版)

10月30日,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论坛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全球300多位科学家,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参会。

《这五年,自贸试验区创新更亮眼》(11月8日第1版)

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探索新途径,闯出新路子,自贸试验区肩负起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任。

关键词4:垃圾分类

《上海 下足绣花功 形成新时尚》(6月22日第1版)

夏日的上海,市民的消费热情与气温一道上升。从外滩枫泾路的周末市集到静安区的“安义夜巷”,再到普陀区创享塔广场美食夜市,保持城市干净整洁,垃圾随手分类,已经是上海市民的日常习惯。

《上海 逾百吨医疗废物日产日清》(4月3日第13版)

“日产日清,全程无害。”固处公司总经理李传华介绍,公司要收运处置全市每天产生的100多吨医疗废物。1月19日,公司提前预判,迅速成立80人的疫情防控医废应急工作组,在87条常规医疗废物收运路线外,专设15条疫情医疗废物收运路线。

关键词5:新技术新经济

《上海 人工智能加速集聚》(7月10日第1版)

2018年底,上海启动AI应用场景建设计划,采取“揭榜挂帅”和动态发布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开放场景,并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经进行两批场景开放,累计开放场景30个,涉及医疗、教育、文旅、城市管理、司法、金融等十大领域,吸引海外150多家企业、240个解决方案参与。

《老人健康,有了智慧“卫士”》(2月5日第13版)

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市上海,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超过了1/3。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如何精准投入有限的医疗保健、护理资源,怎样布局规划养老设施,什么才算老年宜居社区?

《他们在“云端”起舞》(3月13日第12版)

受疫情影响,展览、演出无法与观众见面,但博物馆、文艺院团在“云端”探索出了许多新方式。“云游览”“云练功”等屏幕间的交流互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云端”的尝试也让他们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自身“能见度”,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观演体验,也为今后发展积累更多经验。

《上海发布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4月14日第6版)

4月13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集聚“100+”创新型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等行动目标,聚焦十二大发展重点,实施6项专项行动,落实5条保障措施。

《上海在线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8月13日第2版)

近年来,上海市抓住在线新经济发展机遇,线上赋能线下、线下拥抱线上,让居住在这座超大城市的2000多万居民迎来精彩、便捷的“云生活”。

关键词6:小康生活

《民生实事办好 百姓点赞叫好》(8月11日第1版)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上海市委和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群众最期盼、最迫切解决的“老、小、旧、远”等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生活的美好。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8月14日第1版)

崇明,上海美丽的后花园,全市超1/4的森林在这里。岛上有田、有林、有水、有绿,有一个个充满江南韵味的小村……

“牢固坚持和落实生态立岛的原则,坚决不搞大开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一张蓝图干到底’”,上海坚定不移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

《从4年装一部到一年60部》(9月22日第7版)

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一直是社区治理中很棘手的问题。从4年才能加装一部电梯,到平均两个月就能让一栋楼的住户全部同意,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德宏见证沪滇情谊》(8月6日第4版)

全长近3700公里的320国道,一头连着上海,一头连着云南。

东西部扶贫协作,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沪滇携手决战贫困,加深了两省市人民的深情厚谊。

关键词7:人民城市

《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5月29日第13版)

海鸥、江水、蓝天、花朵、草树,可以坐卧又毫不突兀的木椅长凳,巨大的厂房和高耸的塔吊,浦东陆家嘴的摩天楼与影影绰绰的外滩……新与旧、城市的人文与自然、百年沧桑与摩登时尚,在这里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平安指数”引导精准防控》(1月21日第11版)

为做好群防群治,上海闵行区每半年发布一次“平安指数”,把社会治安的真实情况与直观变化公开展示,推动各方积极投入社会治理。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治理方式,整合治安新力量,增强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上海创新群众意见建议办理机制》(7月15日第15版)

为做好疫情防控,上海创设群众意见建议办理平台,收集民情民意、汇集民智民力。这一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再造工作流程,推动问题快速解决。目前,“问题导向、效率优先、清单管理”的工作方式正在向经济社会发展更多领域推广。

关键词8:进博会

《坚持高标准 保持高水平》(10月30日第6版)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在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第三届进博会如何办得安全、精彩、富有成效,备受关注。

作为第三届进博会的举办地,上海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扎实做好城市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努力举办一届高水平、高质量的进口博览会。

《新看点 新亮点》(11月5日第6版)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和增长机遇。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非常时期,“不一般”的进博会,呈现出许多新看点新亮点,格外受世界瞩目。

《高水平 高质量》(11月9日第6版)

从全程“闭环管理”的疫情防控措施,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交通组织,从志愿者们的贴心服务和无私奉献,到助力洽谈成交的一系列金融解决方案……保障更精细、服务更精心、环境更精致,中国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一届高水平、高质量的进博会。

《不一般的盛会 不止步的开放》(11月11日第7版)

11月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虽然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但本届进博会各方合作意愿热度不减,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

关键词9:浦东

《浦东勇担使命再出发》(4月17日第1版)

30年前,面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趋势,改革开放从何突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开发浦东、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

30年后,浦东已从一片阡陌农田变为一座璀璨的现代化新城。30年前,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仅60亿元,2019年达1.27万亿元;人均GDP达22.91万元。浦东,以占全国1/8000的土地,创造了全国1/80的GDP、1/15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三十年,敢闯敢试看浦东》(11月9日第1版)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浦东书写了改革开放的传奇。“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如是强调。

行走在浦东这片热土,感受深切的是沧桑巨变,是敢闯敢试,是排头兵、先行者的担当,是“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的坚定自信。

《三十年,浦东先行先试立潮头》(11月10日第1版)

从全国第一个保税区,到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定位特殊经济功能区的临港新片区,折射浦东开发开放之路一个鲜明特点: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开展创新探索,先行先试挺立潮头。

关键词10:长三角

《大江奔流千帆竞》(6月3日第1版)

从上海到瓯海,大都市圈和特色小镇穿成“链”、铺成“扇”,搭起产城融合新平台;从马鞍山到舟山,江海联运通达八方,铁路公路纵横交错,沪苏浙皖“一体化”不断推进、“走出去”更加便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处处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以更高标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7月30日第5版)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再出新动作。不久前出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试行)》,清晰回答了“示范区应当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和“先行启动区可以落地什么样的项目”,标识了示范区的产业方向和准入门槛。

《长三角 探路一体化更多可能》(11月3日第12版)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设立一年以来,紧紧围绕一体化制度创新,形成了32项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在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示范区率先探路,形成了许多新机制和新制度,高质量发展动能显著增强。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