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commercial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商业 > 全球最大单体温室+“机器换人” 让“2元鸡毛菜”多起来

新闻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樂之旗舰店进驻久光中心11/27盛大开业 科技潮品齐亮相

被誉为2021年底上海最受关注的商业项目之一,邻近上海马戏城的“上海久光中心”即将于11月27日隆重揭幕,...

品牌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传承卓越,创新时尚,成就美好生活

Ocean鸥欣玻璃,创立于1979年,始终秉持着对卓越品质与现代餐饮体验的追求。作为世界玻璃器皿制造行业的...

商业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东方时评丨老字号积极自救 南翔小笼“卖疯了”的启示

  据多家媒体报道,嘉定南翔老街上有一家叫长兴馆的老字号餐饮店,主要经营南翔小笼包。受疫情影响...

全球最大单体温室+“机器换人” 让“2元鸡毛菜”多起来

发布时间:2020/12/11 商业 浏览:349

温室设有顶窗,设有内外两层遮阳罩,其中外层红色,有助于冬季蔬菜生长。

“上海市场全年鸡毛菜的零售价格约为每500克四五元,批发市场的价格约是每500克2元,我们这的田头直采价能比批发价再降低30%至40%,而且出产的是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绿色生态菜。”上海市奉贤区海湾镇华固基地负责人田致远指着基地里的鸡毛菜给记者算账。

这个基地今年上半年才启动试生产,但“价廉物美”的名声已经传开,不少批发市场希望“包棚”销售,却被婉言谢绝。因为基地已计划通过1200个零售点,实现田头到社区的产销一体发展,减少流通环节,让市民吃到价廉质美的好蔬菜。

它是上海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招”之一: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700亩,由10个依次排开的单体连栋温室组成,单个温室面积可达250亩,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温室。基地主种品种为鸡毛菜,同时种植菠菜、苋菜、茼蒿、芥蓝等上海消费者偏爱的叶菜,预计明年底项目竣工后,全年可上市鸡毛菜6万吨。

科研人员在基地试种不同种类的绿叶菜。

“全球第一”保供应

“上海是特大型城市,对农产品供应规模和品质都有很高要求,所以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

华固基地作为现代化农业项目,通过规模化、生态化、机械化种植方式,目标是满足上海市场对品质、平价绿叶菜的需求。连片的温室大棚能遮风挡雨,使得娇贵的绿叶菜不用再担心风吹雨打,也不用担心高温严寒,实现全年稳定生产供应。

记者到访温室时,室外温度约14℃,室内温度达到23℃,并没有使用空调,靠的是温室的蓄温能力。温室顶部设有通风窗,内外两层遮阳罩都有讲究:夏天打开通风窗,能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加上基地临近海边,海风吹走热空气,可进一步缓解酷暑高温对蔬菜生长的影响。田致远在今年夏天测量过,通风加上内遮阳罩,温室内部温度比室外低了足足5℃。

外层的遮阳罩是少见的红色:冬天将红色遮阳罩拉开后,温室里一片红彤彤,可增加绿叶菜生长喜欢的红色光波。吸收红色光波多的绿色菜,叶片能更肥厚,提升口感。眼下,一期工程的三个大棚已开始试种,单棚日产量达到16吨,平均每20天至30天就能收割一茬鸡毛菜。基地的科研人员仍不满足,还在研究不同蔬菜品种的适应性。“即使是鸡毛菜,也有几十个品种,要找最适合这里的品种,保证产量还有口感。”

生态种养有品质

华固基地的厉害之处不止于规模,更在于种植方式。

在育苗区,密密麻麻、刚刚舒展出两三片叶子的菜苗煞是可爱。基地农药和农肥负责人张佑任看重的则是菜苗使用的土壤——来自立陶宛的泥炭土。泥炭土是一种富含营养的有机土壤,非常有利于菜苗发育,在基地除了育苗,还在施肥、改善土壤质量上发挥作用。“菜苗移栽后,育苗使用的泥炭土统一收集,添加豆粕、植物灰、海鸟磷肥等其他有机原材料,混合搅拌后,生产成生态农肥,再施给成长期的蔬菜。”张佑任的手机里存着数百张表格,详细记载了每垄地每茬菜在生长过程中的土壤变化情况。

数据显示出有机农肥的作用:试种前,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0.5%,可以用“贫瘠”来形容;经过大半年试种,如今达到1.1%,已经适合种植大部分蔬菜了。

基地投资运营方、华固实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市场对农产品规模、品质有很高要求,但土地资源有限,人力成本更高,所以只能走现代化发展道路,“农业现代化有两层意思,一是生产市场喜欢的高品质产品,提倡自然农法,摒弃化肥、化学农药;二是把工业化的作业方式和管理方式引入农业,精准管理,降本增效。”

“机器换人”降菜价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华固基地的菜种得特别整齐,尤其是菜苗,长在一个个只有1/4手掌大的小格子里,每234个格子组成一个苗盘。“通过标准化的穴盘育苗,有利于进行机械化移栽、采收。”基地机械设备负责人韩泓说,传统种植业正在遭遇人工成本困境,“传统绿叶菜种植方式对人工需求非常大,菜价中40%是人工成本;这些年还招不到人,很多种菜、摘菜的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不解决机械化种植的问题,规模化种植推广难度大、蔬菜价格也降不下来。”于是,基地全面推广机械化种植。这里很多造型奇特的农机,来自全球各地:中国的平耕机、意大利的移栽机、日本的撒肥机……甚至在育苗阶段,也有带着好几个摄像头的选苗机,能够自动分辨发育不良的菜苗,在移栽前就将它们剔除。

机械化种植设备细分功能很多,但要适合绿叶菜生产方式,得不断调整。上海市农科院、市农机研究所也参与进来,共同研究针对不同蔬菜的机械化生产方式。

伴随着种植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换人”的成效已经看得到。比如育苗系统在1小时内可完成800盘、近19万株菜苗的移栽工作。基地也测算过,未来每个温室大棚只需9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蔬菜从播种到采收的全过程。

“‘机器换人’是上海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上海市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说,全市已经建立18个“机器换人”示范基地,探索不同的机械化生产方式。目前,这些基地的综合机械水平已经达到55%,力求在“十四五”期末主要绿叶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5%,为全国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提供“上海模式”。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