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手机就能看电影的时代,观众到底需要怎样的电影节?
发布时间:2019/06/19 商业 浏览:501
6月18日报道:对年轻一代观众来说,用智能设备观看电影已经成为习惯。那么他们究竟还愿不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乃至专程到电影节上看电影呢?作为电影节,又该怎样吸引这些看电影的“主力军”呢?6月18日,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来自各大电影节的负责人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节”展开讨论。
电影节不止传播电影,也承载教育
乌克兰基辅国际电影节主席安德伊·卡尔帕奇表示,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基辅电影节现在关注点逐渐偏向三大领域:一是不同类型的短片,包括科幻、纪录片、主题片等等;二是科班或者非科班出身的年轻影人的主题片,三是非竞赛单元的作品对观众也很有吸引力。此外,还设立了针对儿童的非竞赛单元,对象是10—15岁的儿童。“大家也知道很多好的影片,特别是艺术类的影片通过一般的发行是没有办法进入到主流市场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影节我们可以推出不适合在一般市场院线发行的电影,可以通过电影节进行展映,展示不同的国家、不同文化,以及吸引不同的目标客户。
安德伊·卡尔帕奇同时指出,电影节还应该承担教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具。有些还不是特别成熟的电影人,可以通过电影节的平台展示电影,电影节也愿意帮助这些年轻电影工作者踏入更高的台阶,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和业内资深人士沟通的机会。
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表示,电影节对整个电影产业,电影创作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电影节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推广国际间电影文化的交流,推广更多的艺术电影给广大的观众。这首先是一个共识,这是电影节应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第二,电影节应该为电影产业输送更加多的电影新人。上海国际电影节成立了自己的新人培养的单元,亚洲新人奖以及创投单元,这两个单元一直为中国电影产业输送新人以及新项目。第三,电影行业发展到现在,中国电影票房在世界电影总票房里份额排名第二,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所以电影节平台必须关注电影产业发展,同时也关注电影创作。
“寻找好电影”是电影节的永恒主题
意大利罗马电影节主席芙兰茜斯卡·维亚认为,电影节的使命就是不断地和观众分享,希望培养和壮大国内外的观众人群,拥有大量的“首映电影”很重要,这样能够吸引更多观众、买家和媒体关注。当然对电影节来说,高质量的电影是首要的,“不是要关注量,还是要关注质,电影必须要是高质量的”。
波兰华沙电影节主席斯戴芬·劳丁表示,电脑游戏、电视频道乃至互联网的发达,令观众要面对大量的娱乐点,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变得不再容易。“电影是一种艺术形态,我们要接触观众,要吸引他们,要能够吻合他们特殊的兴趣。将电影作为娱乐分支,去创造这样的微市场。例如电影里有猫,那就向喜欢猫的人专门推广这部电影。“我们要有特殊的推广战略。每个受众都有喜好的电影,所以每个电影都要找到受众,这个是很重要的。”
艺术电影线上点播平台Festival Scope 及Festival Scope pro创始人兼CEO亚力山德罗·拉贾亚力山德罗·拉贾表示,现在电影数量很多,通过点播平台介绍给观众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平台会与电影节一起合作,在电影节上寻找有才华的年轻影人作品,经过遴选之后放到点播平台上。
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傅文霞认为,很多地方都在做电影文化的交流,这让选片成为一种挑战。“选片在验证每个电影节的眼光、标准和能力。”线上交流可以看到更加丰富的影片,但是线下交流也非常重要。电影这种文化看电影的本身,也已经是一个社交概念。“在一个共同的空间里去观赏电影,看看我们自己的反应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这也是一种生活的状态。”电影节需要差异化发展,电影交流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我们要抓住参与者在电影节上最想获得的体验及需求,将它们做得更加丰富、更加深化。